骨折的护理方法
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
1、固定制动
使用石膏、支具或外固定架维持骨折端稳定,避免二次损伤。上肢骨折需悬吊保护,下肢骨折建议拄拐减重。固定期间观察肢体末梢血运,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需及时调整松紧度。稳定性骨折一般固定4-8周,复杂骨折可能延长至12周。
2、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短期用盐酸曲马多片。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缓解肿胀。慢性疼痛可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或超声波物理治疗,避免长期依赖镇痛药物。
3、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质,可通过牛奶、奶酪、豆腐等食物获取,配合维生素D3软胶囊促进吸收。蛋白质摄入量增至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选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同时补充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帮助软骨修复,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
4、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屈伸为主,后期增加抗阻运动。手指骨折可进行握力球训练,下肢骨折从踝泵运动过渡到靠墙静蹲。康复过程中出现异常响声或剧痛应立即停止,必要时进行CT复查评估愈合情况。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拍摄X线片监测骨痂生长,延迟愈合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病理性骨折患者需完善骨密度检测和肿瘤筛查。老年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骨代谢指标,预防再次骨折发生。
护理期间保持患肢抬高减轻水肿,睡眠时用枕头垫高骨折部位。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多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促进胶原合成。恢复期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外出时使用防滑鞋具预防跌倒。如发现固定装置松动或患处异常发热,应及时返院调整治疗计划。
相关推荐
02:17
02:19
02:19
02:17
02:2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颅底骨折属于什么骨折
- 2 疑似骨折算骨折吗
- 3 骨折处容易再骨折吗?
- 4 如果骨折有哪些反应
- 5 什么是骨折
- 6 骨折怎么引起的
- 7 骨折怎么处理
- 8 骨折后会再次骨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