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会传染吗
肺炎支原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引发聚集性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为主,咳嗽、打喷嚏或近距离交谈时,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可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该病原体在儿童、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更易传播,学校、幼儿园等封闭环境可能爆发小范围流行。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3周,期间虽无症状但仍具传染性。预防需注重戴口罩、勤通风等基础防护措施,出现持续发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
特殊情况下,肺炎支原体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如共用餐具或触摸带菌物体后揉眼鼻。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者可能发生重复感染,极少数病例会出现肺外并发症如皮疹、溶血性贫血等。医疗机构内需对确诊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孕妇感染可能增加早产风险,需加强产前防护。这些情况虽不常见,但提示需对高危人群采取更严格的预防策略。
日常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口鼻。儿童患者需隔离至症状缓解,餐具毛巾应专人专用并用沸水消毒。康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帮助黏膜修复,但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气道刺激。若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同步进行病原体检测,集体单位发生聚集病例时应上报疾控部门。所有防护措施需持续至疫情完全控制,免疫缺陷者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