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疼怎么办
脚底板疼可通过休息制动、热敷冷敷、穿戴矫形鞋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脚底板疼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外伤、痛风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减少站立行走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足底负荷。选择软底鞋或使用足弓支撑垫分散压力,夜间可用绷带固定足部保持中立位。急性疼痛期建议每日卧床休息12小时以上,配合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热敷冷敷
急性损伤后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10分钟缓解炎症,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慢性疼痛可用40℃温水泡脚20分钟,加入艾叶、红花等中药材促进局部微循环。注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水温避免烫伤。
3、穿戴矫形鞋垫
定制生物力学鞋垫可矫正扁平足或高弓足等足部畸形,减轻足底筋膜牵拉。选择后跟杯加深设计的鞋垫缓冲震荡,硅胶材质的全接触式鞋垫能均匀分散压力。需每3个月评估调整鞋垫形态。
4、药物治疗
足底筋膜炎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痛风急性发作需服用秋水仙碱片,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跟骨骨刺疼痛明显时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5、物理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能促进足底筋膜微血管再生,每周1次连续4周。超声波治疗通过机械振动软化粘连组织,配合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代谢。严重跟骨骨刺者可考虑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避免赤脚行走或穿硬底鞋。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5分钟。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2周无缓解或出现足部变形,建议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