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等方式诊断。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最快速的方法,能捕捉ST段抬高或压低等特征性改变。急性期可见病理性Q波形成,结合动态演变可判断梗塞部位。该检查无创便捷,但早期非ST段抬高型心梗可能漏诊,需结合其他检查。
2、心肌酶谱检测
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特异性升高提示心肌损伤。肌钙蛋白在发病3-6小时后升高,持续7-10天,是诊断金标准。需动态监测酶谱变化,评估梗塞范围及再灌注效果。
3、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能精确定位病变血管。该检查为有创操作,但可同期进行支架植入等治疗,适用于拟行血运重建的患者。
4、心脏超声检查
超声可评估室壁运动异常、心脏收缩功能及并发症如室壁瘤、乳头肌断裂等。负荷超声还能检测心肌缺血范围,但对微小梗塞敏感性较低。
5、核素心肌显像
锝-99m标记化合物可显示心肌血流灌注缺损区,判断存活心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能定量分析心肌代谢,主要用于血运重建术前评估。
确诊心肌梗塞后需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低脂低盐饮食,避免情绪激动。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监测心功能变化。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