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后遗症怎么护理
脑瘫后遗症可通过康复训练、饮食调整、皮肤护理、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脑瘫后遗症通常由脑损伤、神经发育异常、肌肉痉挛、关节畸形和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改善脑瘫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的核心措施。针对肢体痉挛可采用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每日重复进行以预防关节挛缩。平衡能力差的患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平衡杠或矫形器辅助站立训练。存在吞咽障碍者应进行口腔肌肉协调训练,如冰刺激和舌压抗阻练习。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步增加,避免过度疲劳。
2、饮食调整
脑瘫后遗症患者常伴随吞咽困难和营养不良。饮食应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糊状食物,如鸡蛋羹、肉泥粥等,避免颗粒过大导致误吸。维生素D和钙质补充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可适量增加奶制品和深海鱼类摄入。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每口食物量控制在5毫升以下,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
3、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需重点预防压疮发生。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骨突部位使用减压垫保护。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后涂抹润肤霜,保持会阴及皮肤皱褶处干燥。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吸水护理垫,便后清洗后喷涂皮肤保护膜。已出现压疮时需采用泡沫敷料隔离创面,并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愈合。
4、心理支持
脑瘫后遗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者应通过音乐疗法、宠物陪伴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有助于增强安全感,简单的手工活动能提升自我价值感。对于语言障碍患者可使用图片交流板表达需求,避免因沟通不畅引发暴躁行为。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师介入疏导。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到康复科评估运动功能进展,调整训练方案。骨科随访能及时发现髋关节脱位或脊柱侧弯等并发症,癫痫患者需监测脑电图变化。定期检查血钙、维生素D水平及肝肾功能,尤其服用抗痉挛药物的患者。疫苗接种应按时完成,特别注意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
脑瘫后遗症的护理需要长期坚持综合干预措施。日常保持适度的阳光照射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卧室温度维持在24-26℃可减少肌肉痉挛发作。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皮肤摩擦,鞋袜需柔软防滑预防跌倒。建立护理记录本详细记录饮食量、排便情况和异常症状,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护理过程中发现吞咽困难加重、持续发热或抽搐发作等情况时须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1:43
01:52
02:39
0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