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结痂被弄掉了结痂就很痒怎么办
伤口结痂被弄掉后发痒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抓挠、冷敷缓解、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处理。伤口瘙痒通常由局部炎症反应、神经末梢敏感化、细菌感染、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
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柔冲洗伤口,清除表面分泌物和痂皮残留。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更换1-2次。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刺激伤口,可能加重瘙痒感。
2、避免抓挠
抓挠会破坏新生表皮细胞,导致二次损伤和感染风险。可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夜间瘙痒明显时可轻拍周围皮肤缓解。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避免搔抓行为。
3、冷敷缓解
将冷藏的生理盐水纱布敷于伤口5-10分钟,每日2-3次。低温能暂时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瘙痒和灼热感。注意避免冻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使用。
4、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或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瘙痒严重时可短期涂抹盐酸利多卡因凝胶。药物需薄涂于伤口周围,避开开放创面。
5、口服抗组胺药
过敏因素导致的瘙痒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胶囊,通常用药3-5天。儿童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
伤口恢复期应保持饮食清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8℃。如出现红肿渗液、发热或持续剧痒超过1周,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接触性皮炎。日常可进行轻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