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主要表现为痛觉缺失、无汗及体温调节障碍,常伴有自残行为或反复外伤。
1、病因机制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主要由NTRK1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对痛觉神经和汗腺发育至关重要。突变会影响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导致痛觉传导障碍和汗腺分泌功能丧失。部分病例与SCN9A基因突变相关,涉及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
2、核心症状
患者出生后即出现痛觉反应迟钝或完全缺失,无法感知伤害性刺激。典型表现包括无汗症导致的皮肤干燥、反复高热,以及因痛觉缺失引发的咬伤舌头、骨折不自知等自伤行为。多数伴随角膜反射消失和智力发育迟缓。
3、诊断方法
基因检测是确诊的金标准,需筛查NTRK1等致病基因突变。定量感觉测试可评估痛温觉阈值,皮肤活检显示汗腺结构异常和神经纤维密度降低。需与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疾病鉴别。
4、并发症风险
长期痛觉缺失易导致慢性关节损伤、骨髓炎和病理性骨折。体温调节障碍可能引发热射病等危及生命的急症。部分患者因反复自伤需接受截肢手术,口腔自残可造成严重舌部畸形。
5、管理策略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重点在于预防伤害和并发症。需建立24小时监护体系,使用温度监控设备预防高热。口腔防护装置可减少自咬伤,定期骨科评估能早期发现关节病变。基因咨询对家族再发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患者日常需保持环境温度恒定,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体温升高。建议使用软质餐具防止口腔损伤,穿着防护性衣物减少外伤风险。家长应定期检查患儿身体隐蔽部位有无损伤,建立包含神经科、康复科的多学科随访体系。早期行为干预有助于减少自残行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