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肿瘤发病的首位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疾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等因素有关。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1、吸烟
长期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亚硝胺等,可直接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吸烟量与肺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吸烟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30倍。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即使已确诊肺癌,戒烟仍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2、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如PM2.5和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均可增加肺癌风险。PM2.5可携带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进入肺部,长期暴露可导致慢性炎症和DNA损伤。减少户外活动时的高污染暴露,改善厨房通风,使用抽油烟机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风险。
3、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环境中的石棉、砷、铬、镍等致癌物接触可显著增加肺癌风险。石棉暴露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且与吸烟有协同致癌作用。加强职业防护,佩戴专业防护设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尤为重要。
4、遗传因素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某些基因如EGFR、KRAS突变与肺癌发生相关。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肺癌发生发展。有家族史者应更重视肺癌筛查,建议40岁后定期进行低剂量CT检查。
5、慢性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风险增高,可能与慢性炎症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有关。这些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加重、痰中带血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认为原发病加重。积极治疗基础肺部疾病,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预防肺癌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减少空气污染接触、加强职业防护、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现持续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肺癌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接受规范治疗,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预后。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