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怎么检查得出来
子宫下垂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肌电图等方式诊断。子宫下垂可能与分娩损伤、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薄弱、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肿物脱出、排尿困难、腰骶部酸痛等症状。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诊断子宫下垂的主要方法,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子宫位置及脱垂程度。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使用阴道窥器观察宫颈位置,配合咳嗽试验判断脱垂是否加重。根据宫颈与处女膜缘的距离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脱垂。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月经期不宜进行。
2、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经腹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位置及盆底结构变化。超声能测量膀胱颈移动度、直肠膨出程度等指标,评估盆底支持组织的损伤情况。检查无创且可重复进行,适合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检查前需饮水憋尿,经阴道超声需排空膀胱。
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能三维重建盆底解剖结构,精确显示子宫、膀胱、直肠的位置关系。对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具有优势,可识别盆底肌肉、韧带的细微损伤。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保持静止配合扫描。
4、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尿道功能,判断是否合并压力性尿失禁。通过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等项目,分析排尿异常与子宫下垂的关联性。检查需留置导尿管,可能引起短暂不适。检查前需记录排尿日记,停用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
5、盆底肌电图
盆底肌电图检测盆底肌肉的神经电活动,评估肌肉收缩功能及神经损伤程度。将电极置于肛门或阴道内,记录静息及收缩时的肌电信号。结果可指导康复训练方案制定。检查前需清洁会阴部,避免使用润滑剂影响导电性。
确诊子宫下垂后应避免提重物、长期站立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坚持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少腹腔压力。合并排尿异常者需记录液体出入量,睡前限制饮水。定期复查评估脱垂进展,中重度患者需考虑子宫托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