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长疙瘩怎么办
耳洞长疙瘩可能与局部感染、瘢痕增生、过敏反应、皮脂腺囊肿、异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消毒、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局部感染
耳洞穿刺后未做好清洁护理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或脓性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擦拭患处,避免触碰脏水。若形成脓肿需就医切开引流,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
2、瘢痕增生
瘢痕体质者穿刺后易形成瘢痕疙瘩,呈硬结状凸起伴瘙痒。早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抑制增生,配合硅酮凝胶敷料压迫治疗。较大疙瘩需手术切除后结合放射治疗防止复发。
3、过敏反应
对金属耳钉镍成分过敏时会出现丘疹伴渗出,需立即更换钛合金或纯金耳饰。急性期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日常避免佩戴劣质饰品。
4、皮脂腺囊肿
耳洞堵塞导致皮脂堆积形成囊肿,触之有弹性且可移动。小囊肿可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完整摘除囊壁。术后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防止感染。
5、异物刺激
耳钉材质粗糙或佩戴过紧会摩擦皮肤形成肉芽肿。更换光滑圆钝的耳钉,夜间取下减轻压迫。增生组织可用硝酸银溶液烧灼,顽固性肉芽肿需冷冻治疗去除。
日常护理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穿刺后6周内避免频繁更换耳饰,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伤口。选择正规机构穿刺并使用医用钢材质耳钉,出现持续疼痛、流脓或疙瘩增大时应及时就诊。恢复期避免辛辣饮食,减少耳机使用时长以防挤压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