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红肿、低热、皮疹等轻微症状,极少数可能出现高热或过敏反应。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且可自行缓解。
注射部位红肿是接种麻疹疫苗后较常见的反应,通常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或硬结,可能伴有轻微疼痛。这种反应一般持续1-3天会逐渐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即可。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低热现象,体温通常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多发生在接种后5-12天,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此时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注意休息观察。约5%的接种者会出现轻微皮疹,表现为散在的红色斑丘疹,不伴瘙痒,多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持续2-3天会自然消失,这种皮疹不具有传染性。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热,这种情况多见于对疫苗成分敏感的个体,通常发生在接种后6-12天。若高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过敏反应虽然罕见但需警惕,表现为接种后迅速出现的皮肤瘙痒、荨麻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医疗干预。有鸡蛋过敏史的个体接种前应告知医生,因疫苗制备过程中可能含有微量鸡蛋蛋白成分。
接种麻疹疫苗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确认无急性过敏反应后再离开。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若出现持续高热、异常哭闹、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接种后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和表现特征,必要时向接种单位报告。日常可准备体温计和退热贴备用,但不要自行使用退热药物,需遵医嘱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