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肠梗阻
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液体复苏、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肿瘤、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基础措施,通过插入胃管抽吸胃肠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该方法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早期,能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操作需由医护人员执行,避免误吸或黏膜损伤。减压期间需禁食,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用药物包括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肠痉挛、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甘油灌肠剂软化粪便。若由炎症性肠病引起,可能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药物选择需根据梗阻类型和病因个体化调整,禁止自行用药。
3、液体复苏
肠梗阻患者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纠正内环境失衡。严重呕吐者需监测血钾、钠水平,必要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液体治疗量应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动态调整,避免容量负荷过重。
4、手术治疗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若为肿瘤所致,可能需联合肿瘤根治术。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再粘连。手术方式取决于梗阻部位、病因及肠管坏死程度,需由外科医生评估决策。
5、中医调理
中医采用大承气汤加减通里攻下,或针灸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促进肠蠕动。适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辅助治疗,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恢复期可配合艾灸神阙穴健脾益气,但禁用于急重症或疑似肠坏死患者。
肠梗阻患者治疗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腹部手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若出现腹痛加剧、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可遵医嘱进行腹部按摩预防粘连复发,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什么症状
- 2 什么是肠梗阻
- 3 肠梗阻有什么反应
- 4 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 5 肠梗阻是如何造成的
- 6 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 7 什么是肠梗阻导致肠梗阻的原因有
- 8 肠梗阻是怎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