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购买合适的药物剂型

63419次浏览

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购买药物时需根据其发育阶段选择合适剂型,主要有口服液、颗粒剂、混悬剂、咀嚼片、栓剂等。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剂量错误或剂型不当导致的风险。

1、口服液

适合新生儿至3岁婴幼儿,吞咽功能未发育完善时首选。口服液剂量易调整,吸收速度快,常见如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使用时需用专用量杯或滴管精确量取,避免直接用汤匙估量。部分药物需摇匀后服用,家长需注意查看说明书标注的储存条件。

2、颗粒剂

适用于1岁以上幼儿,冲泡后呈液体状态便于服用。如阿莫西林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可掩蔽苦味提高服药依从性。冲泡时需使用温水避免破坏药物成分,完全溶解后立即服用。家长需注意检查颗粒是否结块变质,避免因储存不当影响药效。

3、混悬剂

针对3-6岁儿童设计,静置后会出现分层需摇匀使用。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通过分散均匀的微粒保证剂量准确。服用前需充分振摇至少10秒,使用后清洁瓶口防止污染。部分混悬剂需冷藏保存,家长需注意观察有效期及性状变化。

4、咀嚼片

适用于6岁以上能安全咀嚼的儿童,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这类剂型多添加甜味剂改善口感,但需充分嚼碎后吞咽以避免呛咳。家长需监督孩子服药过程,确认完全咽下后再饮水。糖尿病患儿慎用含糖咀嚼片,可选择无糖配方。

5、栓剂

用于呕吐或拒服药物的情况,如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时需清洁肛门并润滑栓体,插入后保持俯卧位5分钟防止滑出。2岁以下幼儿需家长用手指轻轻推入直肠,避免损伤黏膜。栓剂溶解可能产生便意,用药后1小时内尽量避免排便。

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不同剂型的换算需由医生指导。购买时认准"小儿"专用标识,核对适应症与年龄限制。储存时需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定期检查效期。服药后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需立即停药就医。日常可通过喂药器、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孩子配合度,切勿强行灌药导致呛咳。

相关推荐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怎么办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护理、中医调理、环境调整等方式治疗。抽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围产期异常、感染或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儿童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儿童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神经递质异常、心理压力、脑部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眨眼、耸肩、清嗓、肢体抽动、发声抽动等症状。儿童抽动症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护理、中医调理、神经调控等方式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多动症
多动症危害极大,在早期发现时应及时治疗。中医认为多动症是因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在治疗上,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多动症通过不同的药物调理,比如杞菊地黄丸、归脾汤、甘麦大枣汤、黄连温胆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