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59170次浏览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水痘、艾滋病等。这些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自愈,重者需及时医疗干预。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易变异可能导致大流行。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至戊型五种,乙型和丙型可慢性化。常见症状有乏力、黄疸、肝区不适。慢性乙肝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进行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现可通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药物实现临床治愈。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和规范注射。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手、足、口腔疱疹伴发热。轻症可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重症需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家长需做好患儿隔离,对玩具、餐具定期消毒。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致,表现为全身性丘疹、水疱。儿童患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成人易出现并发症需口服阿昔洛韦片。痊愈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可复发为带状疱疹。接种水痘疫苗可建立长期免疫。

5、艾滋病

艾滋病由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导致,潜伏期长且症状不典型。确诊后需终身服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多替拉韦钠片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日常应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感染者须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预防病毒性疾病需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措施。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应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消化道传染病要严格食品卫生管理,血液传播疾病须避免不安全注射和性行为。合理作息、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免疫力,出现持续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疫苗接种是预防特定病毒性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建议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

相关推荐

春季里的那些儿童传染病
春季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有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风疹。这些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扩散。
12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
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主要有鼠疫、霍乱、结核病、艾滋病、疟疾、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狂犬病、麻疹、流感、新冠肺炎和脊髓灰质炎。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注意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水安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预防血吸虫病出现;脱离疫水一个月时还应进行血吸虫病专项检查,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的疾病
洪涝灾害后易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血吸虫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皮炎等接触性传染病。
传染病的危害有哪些
传染病属于一种总称,根据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危害,但是也有一些共同性危害。传染病共同的危害主要体现于儿童人群若是儿童患有传染病,可一危害到患儿健康,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滞后。而不同的传染病,其危害性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甲型H1N1,流感与流脑,虽然都属于传染性疾病,但是危害性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