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59170次浏览

许多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风疹、水痘、带状疱疹等均可损害中耳、内耳及其传入路径而致聋。虽然目前很多急性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防治上仍不容忽视。能引起耳聋的急、慢性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1)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均可引起感音性耳聋,而以流脑引起者为多见。感染侵入内耳,使螺旋神经节、螺旋器发生萎缩、变性,内耳骨壁增生,半规管、蜗管闭塞失去正常结构。耳聋多为双侧性,程度较重,常伴有耳鸣。

(2)麻疹:麻疹并发化脓性中耳炎者较多,其耳聋多为感音性聋。麻疹病毒也可直接地进入血液,再进入内耳,造成内淋巴系统的炎性退变和破坏。麻疹引起的耳聋多为双侧,程度轻重不等。

(3)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比麻疹更常引起感觉神经性聋。因腮腺炎症状较复杂,有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它引起的耳聋也常为人们所忽视。耳聋可发生在腮腺炎之前、之中或之后,和腮腺炎其他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

(4)带状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和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病毒可侵犯脑神经,形成脑神经炎症,导致耳聋,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眩晕等。另外鼓膜发生疮疹也可暂时影响听力。

(5)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可引起大疮性鼓膜炎及化脓性中耳炎,产生感觉——神经性耳聋,有时流感病毒也可导致“特发性暴聋”,病人突然出现耳聋,最长不超过48小时,耳聋即达高峰,耳聋多为单侧,有的有耳内阻塞、胀满感。如能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较好。

由传染病引起的耳聋,以幼儿多见,可能因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功能而成为聋哑人。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力争恢复听力甚为重要。

相关推荐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洪涝灾害后可以从及时整治水源、注意饮食卫生、定期开窗通风、适当进行运动、调整自身心态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具体分析如下: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的疾病
洪涝灾害后易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血吸虫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皮炎等接触性传染病。
传染病的危害有哪些
传染病属于一种总称,根据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危害,但是也有一些共同性危害。传染病共同的危害主要体现于儿童人群若是儿童患有传染病,可一危害到患儿健康,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滞后。而不同的传染病,其危害性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甲型H1N1,流感与流脑,虽然都属于传染性疾病,但是危害性完全不一样。
什么是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疾病,常见的疾病有流行性的鼠疫、登革热、疟疾和乙型脑炎等危害性比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并没昆虫有苍蝇、臭虫、跳蚤和蚊子等,而且不同的虫媒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和和传染源是不同的。
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感染后免疫性的一类疾病。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细菌性痢疾(菌痢)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