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创伤性心包填塞等原因引起,需立即就医抢救。
1、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心脏骤停最常见原因。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可引发室颤,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后续可能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严重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会导致泵血功能丧失,常见于心肌病患者。除颤仪电复律是关键抢救措施,必要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3、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高于6.5mmol/L或低于2.5mmol/L会干扰心肌电生理。低镁血症、高钙血症也可能诱发,多发生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失衡。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会抑制钠钾泵功能,三环类抗抑郁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表现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速。需使用相应解毒剂如地高辛抗体片段。
5、创伤性心包填塞
胸部锐器伤或主动脉夹层破裂时,心包腔内快速积血压迫心脏。典型体征为贝克三联征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低血压,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
预防心脏骤停需定期体检筛查心血管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情绪波动,戒烟限酒。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心肌病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突发胸痛、心悸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并呼叫急救,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