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疗方法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中药外敷、脓肿切开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配合按摩缓解症状。使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处10分钟,随后沿乳腺管方向轻柔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乳汁排出。热敷时需避开皮肤破损区域,每日可重复进行3次。该方法适用于无明显发热或化脓的初期炎症,若出现高热或肿块波动感应立即停止。
2、排空乳汁
规律排空乳汁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关键措施。建议增加哺乳频率,优先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哺乳后可用吸奶器彻底排空残余乳汁。排乳时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对于乳汁淤积形成的硬块,可采用手法挤乳配合振动仪辅助疏通。持续乳汁淤积超过24小时未缓解需就医。
3、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对婴儿影响较小的品种,疗程通常7天。哺乳期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期间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出现高热或症状加重需静脉给药治疗。
4、中药外敷
金黄散、蒲公英捣烂外敷等中医疗法可辅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将金黄散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红肿处,每日更换2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新鲜蒲公英洗净捣碎外敷时需避开乳头区域,皮肤过敏者禁用。中药外敷期间应继续配合乳汁排空,化脓性病变时禁止外敷。
5、脓肿切开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需手术切开引流。在局部麻醉下作放射状切口排脓,术后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创面愈合。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者需住院治疗。术后可继续健侧哺乳,患侧待伤口愈合后恢复哺乳,期间需定期手动排乳维持泌乳功能。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哺乳间隔期可穿宽松棉质内衣,避免乳房受压。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纠正婴儿含接姿势。出现乳房红肿热痛持续加重、体温超过38.5℃或乳汁带脓液时,须立即至乳腺外科就诊。治疗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特殊情况需暂停哺乳时应定时排空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