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量减少需要治疗吗
骨量减少是否需要治疗需根据具体程度和病因决定。若骨量减少未达到骨质疏松标准且无骨折风险,通常无须特殊治疗;若伴随骨折高风险或已出现骨质疏松,则需积极干预。
骨量减少是骨密度低于正常值但未达骨质疏松标准的状态,多数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等因素引起。早期可通过增加钙质食物摄入、每日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进行抗阻力训练等方式改善。若骨密度检测显示接近骨质疏松阈值或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史,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预防病情进展。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继发性因素时,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少数患者骨量减少会快速进展为骨质疏松,常见于绝经后女性、长期卧床者或存在遗传性骨代谢疾病人群。这类患者即使未达骨质疏松标准,也可能因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脆性骨折,需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若出现夜间下肢痉挛、身高缩短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隐匿性骨折,应尽早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干预。
建议骨量减少人群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或太极拳等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酗酒。65岁以上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应每年检测骨密度,合并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者需缩短复查间隔。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疼痛、轻微外伤后骨折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骨质疏松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