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骨关节炎怎么检查
髋关节骨关节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检查、关节镜检查等方式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可能与关节退变、外伤、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步态、关节活动范围及触诊判断是否存在压痛、肿胀等体征。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内旋受限、屈曲挛缩等典型表现。体格检查有助于初步评估关节功能损害程度,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特征性改变。磁共振成像能更早发现软骨损伤和骨髓水肿,适用于早期诊断。CT扫描对评估骨结构改变具有优势,三种影像学手段常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查可排除感染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尿酸检测有助于鉴别痛风性关节炎。这些检查虽不能直接诊断骨关节炎,但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关节液检查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进行分析,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通常呈淡黄色、黏稠度降低,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该检查可排除化脓性关节炎、晶体性关节炎等疾病,同时能缓解关节腔压力。
5、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可直接观察软骨损伤程度和范围,同时可进行组织活检或治疗性操作。由于属于有创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困难或计划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能提供最直观的关节内部病变评估。
确诊髋关节骨关节炎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负重活动,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