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乳腺癌术后提高生存率的2大康复技巧

50195次浏览

世界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开始趋向年轻化,我国也不例外。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死亡率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乳腺癌成为癌症存活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此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

外科手术目前仍然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乳腺癌术后经常会发生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及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其程度取决于手术术式和术后时间、放化疗的差异及功能锻炼等。

尽可能地降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效增加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中术后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不同的乳腺癌手术方式会给乳腺癌上肢功能障碍带来不同的影响,主要都源于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所导致的腋下至上臂内侧淋巴管的损伤。由于淋巴管不可避免地被破坏,淋巴引流不畅,从而导致了上肢的淋巴水肿。

而腋窝长期积液、轻度感染,会使残留淋巴管进一步被破坏,如果反复感染,甚至会造成锁骨下或腋静脉阻塞,导致重度水肿的发生。

上肢的淋巴水肿会影响上肢的活动,使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同时,肩关节活动受限所导致的上肢活动减少,又会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性,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使功能锻炼不能正常进行,或患者不敢进行上肢锻炼,都影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导致肩关节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乳腺癌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意义就在于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促进肩关节活动度的增加。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时机

目前普遍观点认为乳腺癌术后应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在腋下切口处疤痕组织尚未形成进行锻炼,可以防止腋窝周围疤痕挛缩、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也避免了挛缩的疤痕组织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减轻,同时患肢的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淋巴回流,减少了水肿的发生或促进水肿减轻,从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研究认为,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特别是前3个月尤为重要。如果术后不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那么,由于瘢痕组织收缩将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在瘢痕组织处于较稳定状态后,即使再进行锻炼,其效果也不理想。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除了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常规有氧运动以及穿衣、梳头、爬墙等日常生活活动的锻炼外,国内外研究者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特殊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康复操,通常都符合一定的原则:即术后24小时内保持肩关节制动,以防术后出血、皮下积液;

术后第1天至腋下负压引流期间(一般为7天左右),以指、腕、肘关节的运动为主,避免大幅度的肩关节外展运动,不要用患肢支撑起床,前屈后伸幅度不要过大;术后第8天至术后2周,一般还处于住院期间,以肩关节的活动为主,以防止瘢痕粘连;术后3个月内为功能锻炼的关键时刻,此期内规律而充分的锻炼,可以防止长时间的关节制动而造成的关节内粘连,促进瘢痕组织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形成,扩大上肢活动范围,缩短上肢功能恢复的时间。

手术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

恶性肿瘤患者在生存期间不可避免地需要承受较大的来自身体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使乳腺癌的死亡率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乳腺癌成为癌症存活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此术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的身心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乳腺癌疾病本身可以引起许多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可以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其中以焦虑和抑郁出现最频繁。

在确定自己身患癌症之后要经历体验期(震惊)、怀疑期(拒绝接受事实)、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以及平静期这六个阶段。明确了乳腺癌的诊断通常让患者难以接受,她们一方面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又因为手术切除乳房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受损,使其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因而心理上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产生激烈的心理反应。

在乳腺癌手术及治疗过程中也会引起许多心理问题,较长的瘢痕、不对称的胸壁使很多患者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不敢直面自己已经愈合的手术切口,无法面对自己作为女性的一部分的永久丧失,心理上难以接受自己外形的改变,容易产生自我形象的紊乱,导致她们很难适应乳房切除后生活的变化,并把自己归入残疾人的行列之中。

而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功能下降,影响了患者工作和家务劳动的顺利进行。乳腺癌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沮丧、敌视、悲伤、灰心、愤怒等不良情绪。

由于肢体活动受限,连续的化疗使得体力不支而性欲下降,导致性生活次数减少,甚至消失。部分患者由于失去了乳房,失去了有性生活意义的身体感官的一部分,感到自己作为女人的吸引力的下降而回避配偶。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肯定化疗期间能否进行性生活而干脆停止,或者担心性生活会加速自己癌症的转移或复发而拒绝性生活。性功能的降低和对性的吸引力的降低减少了患者的幸福感,而这个问题又是难以启齿的,因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是乳腺癌患者应对疾病过程中最具潜力的资源,患者能否主动、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很大。

医护人员应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帮助服务对象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为患者提供信息、情感等支持,使患者有效地降低压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来自于:家庭成员支持、朋友和同事支持、医护人员支持以及病友团体及社工支持。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乳腺癌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免疫力。

相关推荐

右乳浸润性癌能不能治好
右乳浸润性癌是否能治好还要看具体的情况,因为浸润性癌实际是最为常见的乳腺癌,相比较原位癌,浸润性癌是进一步发展,突破了基底膜,也就存在了向远处或者是说向远处转移,或者是说向周围侵犯的能力。通常来说,浸润性癌如果是在比较早的期别,在一期的浸润性癌整体的治愈率在90%以上,二期的浸润性癌治愈率在80%~85%之间,三期的浸润性癌治愈率在65%左右,四期的浸润性癌,也就是转移到远处器官的浸润性癌,5年生存在20%左右。除了期别之外,实际浸润性癌的恶性度、治愈率,还有很多的相关因素,比如说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有没有转移,远处有没有转移。另外,组织学的分级,肿瘤的分子分型,就包括雌孕性激素的表达,ki67的表达指标,还有HER2的表达情况等都是有很大的相关性。另外,跟治疗的规范性,是不是进行了全面的个体化的,精准的有效的治疗是有关系,如果治疗非常的规范,病人也能够完成全程的治疗,治愈率还是会进一步地提高。
语音时长 01:45

2021-07-09

81471次收听

02:46
导管扩张会变乳腺癌吗
导管扩张一般不会演进成乳腺癌,是一种比较放心的良性疾病。一般的导管扩张更多的是由于炎症,或者是乳管内良性的肿瘤引起的,不会发生乳腺癌。导管扩张的临床表现,很多的导管扩张都伴随有乳头的溢液,像淡黄色、无色透明的、还有乳汁样的,这种溢液往往比较放心。如果出现血性溢液像咖啡色、酱油色或者是淡红色洗肉水样的血性,应该及时地就医,做相应的检查。乳房的彩超、钼靶、乳管镜,医学细胞学的检查,甚至乳腺的核磁检查,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早期乳腺癌变,及时治疗干预才能够更高的提高治愈率。
乳头溢液一定是得乳腺癌吗
临床上出现乳头溢液并不一定是得乳腺癌了,也有可能是发生在乳腺的一些良性疾病、生理改变、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引起的症状。例如:乳腺乳头状瘤的患者就可以出现浆液性乳头溢液,孕妇在接近生育前也会出现乳头分泌少量乳汁的情况。还有一些垂体瘤的患者出现泌乳素分泌异常时,有的也出现乳头溢液,可以通过检测患者激素水平来明确。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常常是血性的。患者多数除溢液外,会在乳房触及肿块。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09

95103次收听

02:04
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复发
首先应该听从医生的医嘱,因为乳腺癌的治疗,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内分泌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在治疗当中不要随意的人为中断,一定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此外要定期的随访,定期随访需要在两年之内,每三个月要复查,2年到5年是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复查的内容包括用B超,主要是乳腺的B超以及腋窝淋巴结。另外,肺部CT、腹部加盆腔的检查,此外需要抽血,进一步查肿瘤标志物。第三点重要的是个人调养的问题。一、要保持心情的开朗。二、饮食绿色健康的食物。三、参加一定的锻炼。
01:58
乳腺疼会是乳腺癌吗
乳腺的疼痛不一定是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炎疼痛更为明显。乳腺增生是良性疾病,疼痛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月经前期相应症状加重,月经之后疼痛相应减轻,且疼痛以胀痛或刺痛为主。乳腺炎多发生在哺乳期,主要是持续性奶胀感,伴有乳汁排泄不畅。而乳腺癌则很少发生疼痛,特别是在早期。当然,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侵犯了神经,甚至发生了远处的转移,也会伴有疼痛的情况。所以乳腺疼痛并不一定是乳腺癌,但是一旦有了疼痛的情况,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一步的明确诊断。
乳腺癌的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是什么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几种方法。
肥胖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过度肥胖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要比非肥胖者高;而女性绝经后如过度肥胖者则更易患乳腺癌。肥胖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高于体重正常的人,这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乳腺癌是乳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要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是比较多的。生活中女性朋友一定要掌握危害,这样女性才有危机感,最终去预防这种疾病,女性朋友要清楚。那么为了让女性了解多一些,那么,乳腺癌的危害是什么呢?
乳腺癌发作时哪里最疼
近些年来,乳腺癌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危害女性乳房健康,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令很多女性朋友感到害怕了。我们要对乳腺癌疾病引起重视,注重降低乳腺癌在生活中的发病率,这要从乳腺癌的症状开始着手。下面,我们为大家分析一些常见的乳腺癌的症状表现。
乳腺癌皮肤溃烂怎么办
乳腺癌皮肤溃烂是局部晚期乳腺癌肿瘤侵犯乳腺皮肤引起。如果出现皮肤溃烂,首先因保持局部清洁,清除表面坏死及脓苔,定期换药,预防感染。同时如果条件允许,需进行空心针穿刺或切取部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肿瘤的分子分型,为后续治疗提供治疗依据。同时需完善胸腹部CT,腋窝如果有肿大淋巴结需进一步穿刺明确是否为转移性,提供肿瘤的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明确肿瘤的分期分型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选择化疗方案、靶向治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以及肿瘤降期,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经辅助治疗后,肿瘤降期,局部情况缓解后,评估肿瘤可手术切除后,主张积极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也会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04

60242次收听

01:35
乳腺癌放疗痛苦吗
乳腺癌放疗常见的反应,第一是放射性皮炎,包括皮肤潮红、起泡、溃烂。第二是淋巴结的水肿,会导致单侧上肢肿胀。第三是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放射性肺炎。乳腺癌放疗的反应,主要和药物的剂量以及个体的差异呈相关性。比如剂量比较大、疗程比较长,同时患者身体也比较瘦弱,放疗的反应会比较重。比如非根治性手术,保乳性治疗之后再进行放疗,可导致放射性乳腺炎,出现单侧的乳腺红肿胀痛。除此以外,放疗还可能导致体力下降,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出虚汗,以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色素下降等。
乳腺癌放疗需要注意事项
乳腺癌术后放疗,一般是针对胸壁的放疗,主要注意皮肤的保护。因为放疗以后,可能会有皮肤的灼痛等,所以一定要注意,洗澡的时候不要用力的搓局部皮肤,保护局部皮肤可以抹一些护肤产品;还有对于骨转移的放疗,放疗以后除一些皮肤的改变,放疗也会导致骨髓的抑制,所以在放疗的同时也要查血常规,注意血项中白细胞的变化。另外,放疗如果跟化疗同时进行,要注意这两个治疗方式联合起来的毒副反应,这时候更注意的应该是医生,患者需要注意的并不多。
语音时长 01:39

2019-06-04

55120次收听

乳腺癌能治好吗
现在不少女性都害怕会患上乳腺癌,因为这个病一旦发现,大都会是中晚期,预后并不好,甚至复发几率也非常高。加上现实生活中不少公众人物因为患上乳腺癌去世,也让更多人恐慌。那么乳腺癌能治好吗?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乳房重建术是怎么回事
乳房重建术是针对缺失乳房的病人,切除以后会产生身体的畸形或曲线美没有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外科的方式把乳房重新做出来,重新做的过程就叫重建。重建总的来讲分成两种方式,从时间上分,在切乳房的同时就重建了叫一期重建,病情决定了不能够同时重建,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先过渡一下将来再做,这叫二期重建。从重建的材料上,选择自体的组织重新做一个,叫自体组织移植来做乳房重建,第二种方法用异体如硅胶型的假体重建。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14

58612次收听

01:57
经腋窝单孔腔镜乳腺手术多久能恢复
大多数患者术后一周左右恢复正常,手术时间较长或者偏胖的患者术后会出现水肿积液,怕疼的患者恢复会慢一些。选择经腋窝单孔腔镜乳腺手术的大多数患者,术后一周左右基本正常,乳房的疼痛感几乎消失,做手术腋窝那一侧的上肢活动自如。但也有少部分人因为手术时间比较长或是患者偏胖,术后乳房会出现水肿积液。还有一些患者害怕疼痛,导致术后很长时间患侧的肢体处于僵硬状态,甚至出现类似肩周炎的表现,恢复会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