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小指甲变黑怎么办
脚小指甲变黑可通过真菌感染、外伤、黑色素瘤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根据病因采取抗真菌治疗、局部护理或手术切除等措施。
1、真菌感染
甲癣是最常见的病因,由红色毛癣菌等真菌侵入甲板导致。表现为甲板增厚、发黄或发黑,可能伴随甲屑脱落。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2、外伤
指甲受挤压或撞击后,甲下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淤血,初期呈紫红色后转为黑褐色。通常无需特殊处理,2-3个月待新甲生长可自行恢复。若伴随剧烈疼痛或甲床分离,需就医排除骨折。
3、黑色素瘤
甲母质黑色素细胞恶变可能导致甲板出现纵行黑线或弥漫性黑变,边界模糊且进展迅速。需通过皮肤镜和病理活检确诊,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4、甲下出血
长期穿窄小鞋具或运动摩擦可能导致慢性甲下出血,表现为点状或片状黑斑。建议更换宽松鞋袜,避免重复损伤,一般6-8周可逐渐吸收。
5、药物染色
长期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可能造成甲板染色。停止接触染色物质后,通过指甲生长更替可逐渐消退,通常无须特殊治疗。
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穿透气棉袜及合脚鞋具,避免共用修甲工具。定期观察指甲变化,若黑甲范围扩大、伴随疼痛或甲周皮肤异常,应立即至皮肤科或手足外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出现甲变色时更需警惕感染风险,建议每2-3个月进行专业足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