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尿毒症是不治之症吗

60621次浏览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患了尿毒症并不可怕,只要是在尿毒症发展的相应阶段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它对病人生活质量与生命年限的影响已有限,可怕的是患者及家属对尿毒症这种病的无知而乱投医。

肾功能衰竭,采用饮食疗法、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治疗后,仍不能缓解症状时,说明病情已进入尿毒症期,需要作肾脏替代治疗,目前,肾脏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①可逆性尿毒症:有些引起尿毒症的原发病经正确的诊治可完全脱离透析,如狼疮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纵使已到尿毒症期,但先给予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症状后,再针对原发病治疗,便可逆转尿毒症,而使肾功能恢复至代偿阶段,这时病人就可以不作透析,而恢复正常生活,这样的病例并不鲜见。

②尿毒症早期腹膜透析为优选:尿毒症早期病人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约5~10%),这些残余肾功能对病人来说非常宝贵,它对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肾性贫血的治疗非常重要。而在保存残肾功能方面腹膜透析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总之,如肾衰尿毒症病人尿量≥1500ml∕天,腹膜透析应是优先选择的替代治疗方式。

③患了尿毒症后一定要到正规有肾病专业的综合医院就诊,更不能偏信“验方”、“包治”之言,否则不仅白花钱,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治疗时机。

相关推荐

02:24
尿毒症可以吃辣椒吗
辣椒主要是对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尿毒症的患者如果有消化系统的问题,吃辣椒这类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同时除了辣椒以外,生活中可能还会接触很多带辣味的调味料,含辣味的调味品里面含磷比较高,而尿毒症的患者由于排出磷的障碍,进食这类调味品会引起高磷血症。所以尿毒症的患者可以吃辣椒,但是还是要避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及避免吃含磷高的辣味的调味料。
02:02
尿毒症会遗传下一代吗
尿毒症绝大部分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真正有遗传相关的肾脏病是非常少见的,但是像多囊肾,还有一些比如说比较少见的遗传相关的肾脏病,airport综合症或者是家族性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还有家族性的IgA肾病等,这些明确的遗传相关的肾脏病,最终可能会发展到尿毒症。临床上看起来可能是父辈的人有肾脏病,而孩子这一辈也有个人得肾脏病,认为是遗传的,但是绝大多数肾脏病都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只能说尿毒症有一部分可能是遗传。
01:55
尿毒感染会得尿毒症吗
尿道感染不会得尿毒症。一般来说,急性的尿道感染,比如膀胱炎、急性肾炎,经过合理的治疗3到5天或者是10到14天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但是如果这种尿道感染是由于尿道畸形,并且反复地出现感染,也就是慢性肾盂肾炎,这样一种疾病会导致肾脏结构的异常,肾功能逐渐出现问题,最后会向尿毒症的方向发展。因此,尿道感染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展到尿毒症。
尿毒症晚期还能治吗
尿毒症晚期一般是不能治愈的。尿毒症的晚期,通常是指慢性肾衰竭的末期,肾脏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生理功能,通过保守治疗一般是不可治愈的。如果有条件地进行肾移植,可以恢复正常的肾功能,但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来维持。否则,需要进行肾脏的替代治疗,比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来代替已经失去的自身的肾功能,维持生命。所以尿毒症晚期仍然能够治疗,治疗的重点是清除体内的毒素,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使患者能得到比较良好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1

79696次收听

患了尿毒症会死吗
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导致的一系列肾病综合征,此时肾脏无法排泄出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也无法维系,人体的各循环也完全紊乱,因此尿毒症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那么尿毒症会死吗,哪些情况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呢?
尿毒症中医治疗方法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因此休学回家养病了,大家都很担心他的病情,因此都会时常地去看望他。最近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的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大家都很开心,同时也很好奇他究竟有什么良方。他就跟我们说了他原来一直在用中意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同学治疗尿毒症的良方。
尿毒症病因有哪些
尿毒症病因有哪些呢,尿毒症是临床疾病中人们常会患上的一类病,而此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了解形成尿毒症的病因对于病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尿毒症出现的呢,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尿毒症的病因吧。
尿毒症的自我调养方法是哪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会看见很多人会患上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果不注意是很容易照成一些影响的,当然对于尿毒症的到来人们要想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理和选择,那么,尿毒症的自我调养方法是哪些?下面一起跟着专家来看看吧。尿毒症患者调理:饮食调养饮食营养的调理对尿毒症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尿毒
得了尿毒症是否影响生育
当今社会,有很多疾病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尿毒症,尿毒症被人们誉为“死亡之门”,主要因为这种病会严重影响肾脏的功能,严重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那么得了尿毒症是否影响生育呢?
如何预防尿毒症
防尿毒症首先要预防肾脏病。早期的检查体检,特别是像尿常规的检查,尿微蛋白的筛查,还有就是血压的监测、早期筛查糖尿病,控制体重减肥。但发现已经存在肾脏病,比方说,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或者糖尿病肾病等,其它疾病的时候要很好的去治疗原发病。比方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要去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来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如果是一个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要去管理血压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如果是一个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去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血脂也可以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有些疾病,本身就是药物导致的肾损害也不少见,还有一些疾病,在治疗肾脏病的过程中,滥用药物或者不规范的用药,导致了肾脏病快速进展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因此预防尿毒症,首先早期筛选、早期发现肾脏病,有肾脏病的时候,规范性的去治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语音时长 01:48

2019-11-11

65823次收听

02:17
尿毒症前兆
尿毒症主要是指这个肾功能损害,从慢性的损害到比较严重的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在15毫升每分钟以下。尿毒症的患者有哪些症状?比较多的除了一些原发病,比方说肾炎的病人有蛋白尿、有血尿、有肾功能逐渐的进展之外,像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进展到尿毒症的时候会有浮肿、胸闷、憋气。肾性贫血的病人可能有这个疲乏,无力面色不好、活动以后就是心慌这些改变,有的病人可以有肾中毒,呼吸的时候要深大呼吸这些改变,但是也有些病人可以有钙磷代谢紊乱,比方说他有磷高的时候或者是有甲旁亢的时候,皮肤瘙痒,这些改变比较明显。还有一些并发症,比方说出高钾的时候可以有手脚发麻、嘴唇发麻这些改变,所以这些都是要引起重视的。
失衡综合征有什么表现
失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一样。一般病人在透析完以后发生,但是多数都是透完以后,比如两、三个小时就会发生。轻度的症状就会有头疼、恶心,可能睡不着觉、较兴奋,这是多数情况下会发生的反应。少数情况下会在没透析时挺好,结果透析完两、三个小时以后,病人就会发生喘憋、躺不平等一系列较严重的反应,就和左心衰的表现一样。这种病人在多数情况下,有的人回家后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以后,自然就缓解。但较严重的病人可能一直缓解不了,就要到医院来进行急诊处理。一般48小时以后都会缓解,如果48小时缓解不了,就不考虑是失衡,考虑已经有其他的问题,所以,失衡综合征的症状相对较轻,容易缓解。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29

59246次收听

如何区分血浆置换和透析
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的治病范围和用途完全不一样,血浆置换属于治疗其他疑难的疾病,是完全不太一样的领域。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是两个治疗不同领域疾病的方法。血浆置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血液净化方法,是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血液透析主要是尿毒症维持生命的一种方法,血浆置换是治疗复杂、疑难、顽固免疫系统疾病的方法,比如血浆置换就是各个系统的疾病都会用到,不光是肾脏病。比如神经内科的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风湿免疫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皮科的大疱性皮炎、坏死性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的高脂血症,尤其是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或者严重的高脂血症。所以,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的治病范围和用途完全不一样。血浆置换属于治疗其他疑难的疾病,是完全不太一样的领域,但是在操作上可能都是差不多。因为血浆置换要建立体外循环、要抗凝,在技术上和血透还是有一点关联,但是在治疗领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语音时长 02:01

2018-09-29

53401次收听

03:08
如何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
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要注意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从透析技术层面预防并发症,还需要药物来解决,具体分析如下: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手段要方方面面的管理,病人需要一个规范的透析方案,至少一周透析三次,每次四个小时,是最基本的透析处方。除了常规透析,普通透析只能清除小分子的毒素,只能替代部分的肾功能,并发症发生,是和大中分子有关,还要补充一些普通透析不能解决的透析方式,如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这些透析方式可以充分地清除一些中大分子毒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部分并发症光靠透析解决不了,一定要靠药物来解决,如纠正贫血,要用生血针;治疗肾性骨病,要用D3补钙;高血压要降压。
尿毒症是否能治愈
尿毒症的病人是指各种慢性的肾脏病因为肾小球硬化进展到尿毒症,通常尿毒症不能治愈,只能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替代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完成肾脏不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如果病人比较年轻且有肾源的来源,如果病人做完移植后,生活质量能跟正常人基本类似。所以,一般不能说尿毒症能治好,但是有一些方法体外的设备能够帮助进行肾脏的工作。
语音时长 01:03

2018-09-21

60679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