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什么意思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性胸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休息时或轻微活动后突发胸痛,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其疼痛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且可能在休息时发生。这种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常伴有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出汗等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关,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急剧下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必要时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血管病变程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硝酸酯类药物,定期复查。若胸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