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毛癖如何诊断
断毛癖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采集及心理评估,通常由精神科医生或心理科医生完成。诊断依据主要有反复拔除毛发导致毛发缺失、拔毛行为前紧张感及拔毛后满足感、排除其他皮肤疾病或精神疾病等。
1、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头部、眉毛、睫毛等部位出现不规则毛发缺失区,皮肤无炎症或瘢痕。拔毛行为多发生在独处时,可能伴随咀嚼或玩弄拔下的毛发。部分患者会刻意遮盖脱发部位,使用假发或化妆掩饰。
2、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拔毛行为的起始时间、频率、诱发因素及伴随情绪。重点了解是否存在压力事件、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患者对行为的控制程度。需记录既往治疗史和家族精神病史,约20%患者有亲属存在类似行为。
3、心理评估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或拔毛障碍量表评估症状严重程度。通过结构化访谈排除强迫症、焦虑障碍等共病。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皮肤搔抓症或咬甲癖,需进行鉴别诊断。
4、皮肤科检查
通过皮肤镜观察毛囊状态,排除斑秃、真菌感染等器质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毛干断裂、残留毛茬,无毛囊萎缩或炎症迹象。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确认无病理性改变。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基础检查可排除贫血或内分泌疾病。重度患者需进行铁代谢检查,长期吞食毛发可能引发胃毛石症,此时需影像学辅助诊断。
确诊后建议采取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习惯逆转训练,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家长需帮助儿童患者建立行为记录表,通过正强化减少拔毛冲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积累,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心理障碍有什么
- 2 经常心理障碍怎么引起的
- 3 心理障碍是怎样造成的
- 4 得心理障碍怎么引起的
- 5 心理障碍形成是怎么得的
- 6 什么是心理障碍
- 7 心理障碍是如何引起有哪些
- 8 心理障碍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