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黄疸与父母血型有关吗

50613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可能与父母血型有关,但多数情况由其他因素引起。新生儿黄疸主要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溶血等。其中溶血性黄疸可能与父母血型不合有关,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是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与父母血型无关。这种情况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所致。母乳性黄疸则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同样与血型无关。感染引起的黄疸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肝功能受损,血型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当父母血型不合时,如母亲为O型血而父亲为非O型血,或母亲为Rh阴性而父亲为Rh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这种情况下,母体产生的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但这类情况在临床中占比不高,且通过产前检查和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根据黄疸出现时间、程度、进展速度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判断黄疸类型和原因。对于轻度黄疸,可能只需观察和适当喂养;中重度黄疸可能需要光疗或其他治疗。无论黄疸是否与血型有关,定期监测和遵医嘱处理都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关键。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换血会有危险吗
新生黄疸值很高,达到换血的标准的时候,需要进行换血治疗。一提到换血家长很焦虑,也很紧张,很担心。换血的目的的话是换出部分的血中游离的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以减轻溶血,换取血中大量的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换血的话,可以纠正贫血,改善携带氧的能力,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目前的话新生儿黄疸的换血技术比较成熟,一般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在换血的过程中的话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换血的话,他容易发生循环系统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出现有高血钾或者有低血钙,有的低体温,还有血小板的减少,低血糖严重的话,也会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另外换血有时候一次不能将血中胆红素全部换完,如果黄疸很重的话也有可能二次换血的可能性。换血虽然是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换血治疗是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些换血的危害同高胆红素血症没有控制住所导致的胆红素脑病来比较的话,换血的利是远远大于弊的,所以家长不要因小失大,要积极地换血,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才是治疗的根本。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2

68049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什么
几乎每个新生儿出生后都有黄疸,黄疸的正常值是多少?也是很多家长要问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什么是病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出现的比较早,3个到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或者是黄疸开始有,然后又退了,退了之后又重新又出现了,这个持续时间比较长。早产儿超过4周以后还有黄疸,足月儿的话大于2周之后也还有黄疸。另外的话,血中胆红素值,足月儿的话是大于221μmol/L,早产儿的话大于257μmol/L或者是每天胆红素上升是超过85μmol/L,或者是血中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这样满足上面的任何一项,它都是一个病理性黄疸,都需要进行处理,都需要找医生进行诊治。另外更加专业一些的话,就是说医生会根据孩子出生的不同的胎龄,出生后的不同时间,以及黄疸的值,我们叫做日龄胆红素,来判断这个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可以不需要处理,继续观察,病理性黄疸那就需要相应的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2:24

2020-03-12

60251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症状是什么
多半以上的孩子出生以后会出现黄疸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有面颈部或者躯干皮肤发黄,颜色稍浅,精神状态良好。病理性黄疸皮肤发黄范围广,颜色较深,还会出现其他伴随症状。
新生儿黄疸复发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复发容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可出现胆红素脑病,具体有智力低下和听力障碍等反应。同时由于红细胞合成增多可引起脾脏肿大,精神状态也会发生异常。除此之外,可对肠胃道造成不利影响,出现喂奶困难和大便异常反应,还会引起呼吸衰竭。
新生儿黄疸如何检查
新生儿黄疸,可以用眼睛看孩子的皮肤颜色,经皮胆红素测试、抽血检查、B超检测了解病情。一般来先用眼睛看,如果发现孩子的皮肤颜色超过了正常状态,可以用经皮胆红素测试,这个相对来对孩子,痛苦小,也没有损伤,可以初步测定数值。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再进一步通过抽血检查胆红素、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如果发现异常,可能要进一步的分析引起黄疸的原因还可以检查肝胆的疾病,有先天性的胆管异常,可能也是存在胆红素的增高,要进行分析处理。感染,也是引起病理性黄疸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查血液的感染的指标,来看黄疸的指标。对于黄疸的检测,先用眼睛看,发现有皮肤变黄以后,先进行简单的经皮检测,如果经皮检测发现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血清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在判定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进行其他的相关的血液,必要时进行B超检测。要分清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积极进行黄疸治疗。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02

52863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净
黄疸的消退时间跟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一般生理性黄疸在一周之后会慢慢消退,最常不会超过四周。但是病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就不确定了,这要看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程度选择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输血治疗等。
如何确诊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的症状以及胆红素的数值可以确诊黄疸。黄疸跟新生儿代谢胆红素的能力以及新生儿红细胞相对增多等有关,黄疸程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对身体没有伤害,不需进行医疗处理,如果黄疸超过一定的范围属于病理性黄疸,造成脑部损害以及其他严重的后果,需进行医疗干预,新生儿有没有黄疸,大致可以先通过观察宝宝皮肤颜色来进行判断。如果观察到出现了黄疸,可以进一步采血明确黄疸的水平和性质,鉴别是不是需需干预的情况,要根据孩子的胎龄、体重、日龄、黄疸的水平、孩子的状态、有没有高危因素和基础疾病来判断,小时胆红素曲线可以作为判断干预方式的标准,另外针对黄疸的病因主要有肝前性、肝性的和肝后性,肝前性的是胆红素生成过多造成,常见红细胞破坏过多,比如ABO溶血并和Rh溶血病最常见,肝性原因主要是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损伤后对胆红素的摄取处理功能比较差,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造成黄疸,肝后性原因主要是胆红素排泄功能受阻,比如胆汁淤积或胆道梗阻,所以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孩子来说,原因是很复杂的,应该积极寻找原因,根据病因进行处理。
语音时长 02:15

2020-02-26

61562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标准为足月儿12.9毫克/100毫升、早产儿15毫克/100毫升,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以上标准,且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应考虑宝宝是否患有病理性黄疸,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通过光照疗法、换血疗法以及药物疗法等进行治疗。
03:05
新生儿黄疸反复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反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原发病没有解除或者是病情没有稳定。比如感染还没有控制,溶血的过程还在继续,另外大便排泄不畅。第二点,黄疸在光疗的过程中,只能使皮肤中的胆红素分解,然后从尿里面排泄出去,但是血中胆红素还没有完全下降,所以停止光疗之后,黄疸又重新出现了。这个时候要继续光疗,当血中胆红素降到7mg/dl以下,反弹的机会就少了。第三点,可能是母乳性黄疸,吃母乳的时候出现了黄疸,如果换成奶粉、配方奶喂养的话,黄疸就会消退,一般会持续三周到三个月。最后,婴儿肝炎综合征,跟一些是病毒感染有关,病毒反复复制,这种孩子往往黄疸会时好时坏,有时治疗的话,还需要同胆道闭锁进行鉴别。
02:56
新生儿黄疸总高那么一点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如果总是高一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不超过12,新生儿出现12点多,其他状态都很好,我们可以观察。因为生理性黄疸随着年龄的增加的话,会逐渐下降,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它的值在随着年龄增加的时候也没有下降,还是要超过正常值,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需要进行干预。对于新生儿来讲,黄疸并不是固定值,需要根据出生时间进行判断,比如5-7天升高,7-14天到达高峰值,14天后下降,这是正常情况。如果黄疸降到正常之后,又出现高于正常值一点的情况,就需要做相关检查找出病因。总之,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都会自然下降无需干预,病理性及其他疾病类黄疸需要积极干预,使新生儿尽快恢复正常。
03:02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典型症状是皮肤、粘膜、巩膜的黄染,严重的时候,可出现全身皮肤明显黄染,并伴有嗜睡、溢奶甚至肢体的抽搐。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较晚,足月儿多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早产儿则多在3~5天,出现皮肤黄染,5~7天高峰。一般黄染局限在面颈部,可能波及到躯干,很少出现四肢或手足心黄染,一般呈现浅黄色,大部分在5~7天,逐渐消退,足月儿一般黄疸,不超过两周,早产儿可能持续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黄疸程度较重,如治疗不及时,宝宝还会表现出精神欠佳、吸吮无力、大小便颜色异常,甚至出现嗜睡和抽搐。
02:4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疾病引起,孩子体内的胆红素累积增多。感染因素,比如新生儿的肝炎,新生儿得败血症,之前的宫内感染都会造成新生儿的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导致胆红素的体内的堆积,肝脏的功能减少,导致胆红素排泄和胆红素结合的降低。新生儿溶血、头部血肿等情况,进而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孩子的黄疸、胆道闭锁、先天性畸形的时候,会引起胆红素排泄的异常,排出量减少,引起胆红素增多。最常见的是胎儿新生以后喂养不足,新生儿胎便排出延迟,导致胆红素及肝肠代谢重吸收至血液,也可以导致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并不会特别严重,特别是生理性黄疸不用特殊治疗,往往可以自行痊愈。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可能就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且会有肝脾肿大和胆红素脑病一类后遗症,还会造成呼吸衰竭以及脑性瘫痪等后果。
02:05
新生儿黄疸数值偏高怎么办
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如果黄疸的数值过高,那就需要宝宝住院进行治疗。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数值不是太高,而且没有达到进行光疗的标准,同时,家长又不想住院进行治疗。在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给宝宝在家里进行日光浴。在给宝宝晒太阳的时候,最好把眼睛遮盖上,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并且,可以口服退黄药物,比如苯巴比妥或者是茵栀黄,来进行退黄治疗。除此之外,也要注意给宝宝多喝水,还要注意给新生儿勤喂母乳。因为初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热量多,水分足够,可以促进宝宝进行排便,并且可以帮助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这样,症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缓解。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并没有消退,反而持续加重,那就必须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新生儿黄疸要不要停母乳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跟黄疸的指数高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三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这个诊断是排他性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把其他造成黄疸的因素都排除,才能考虑可能是母乳造成黄疸。一般认为部分母亲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水平较高、活性高,可以在肠道内通过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即出现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到现在没有完全清楚,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大类。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发生的时间同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是跟母乳喂养不当、摄入的不足有关,这时如果黄疸指数小于20毫克每分升就没有问题,至今还没有因为母乳性黄疸高而产生胆红素脑病的报道,所以一般不建议终止母乳喂养。但是如果黄疸指数超过20毫克每分升,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添加,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给予喂食母乳,经过2到3天的禁母乳之后,胆红素可能下降超过原来胆红素值的50%以上,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晚发性的母乳性黄疸都认为跟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在生后的1到2周,可持续至8到12周或者更长,大多在1到3个月内完全消失。所以母乳性黄疸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症。母乳性黄疸临床表现主要是生后单纯母乳喂养,没有其他原因出现了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可以高达256.5到342微摩尔每升,也就是15到20毫克每分升,血清胆红素大多数小于257微摩尔每升,比如在15毫克每分升,也可以大于342微摩尔每升,比如20毫克每分升。母乳性黄疸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他的检查结果均正常,新生儿一般状况良好,吃奶也好,生长发育正常,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的临床表现,黄疸可以维持三周到三个月。诊断主要是停母乳喂养,一般状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给予停喂母乳后观察,24到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可以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发生了母乳性黄疸喂养跟护理上。如果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可少量多餐喂养,并不提倡停喂母乳;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道蠕动;服用退黄的中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到胆红素水平超过15毫克每分升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果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然可以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性黄疸胆红素高达20毫克每分升以上可以考虑光疗,一般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者是用血浆治疗。支持治疗,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避免加重黄疸。酶诱导剂,可以给予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
语音时长 05:00

2018-09-14

5385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