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传播。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见传播途径有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等。
1、性行为传播
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等无保护性行为。淋病奈瑟菌可存在于患者的尿道、宫颈、直肠、咽部等部位分泌物中,通过黏膜直接接触传播。性伴侣越多、性行为越频繁,感染风险越高。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
2、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淋病后,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淋病奈瑟菌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或淋菌性眼炎。母婴传播概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失明。孕期筛查和治疗淋病可有效预防母婴传播。
3、间接接触传播
淋病奈瑟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等物品仍可能传播,尤其是接触生殖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触摸眼结膜或生殖器黏膜时。这种传播方式概率较低,但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仍需警惕。
4、医源性传播
极少数情况下,淋病可能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传播,如妇科检查器械、内窥镜等。规范的医疗操作和器械消毒可完全避免此类传播。
5、血液传播
淋病奈瑟菌主要存在于黏膜分泌物中,血液中含量极低,因此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极低。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淋病可通过血液传播。
预防淋病传播需注意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出现尿道分泌物、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同时通知性伴侣共同检查治疗。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物品。孕妇应进行产前淋病筛查,新生儿出生后需使用抗生素眼膏预防淋菌性眼炎。淋病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避免复发或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