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为什么说“药食同源”同时又说“是药三分毒”呢

57269次浏览

“药食同源”与“是药三分毒”看似矛盾,实则分别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与药物的潜在风险,两者本质统一于中医对物质属性的辩证认知。

一、药食同源的内涵

中医认为部分食物兼具药物特性,如生姜驱寒、山药健脾,这类物质在安全剂量下可长期食用以调节体质。其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的“五谷为养”,强调日常饮食对健康的维护作用。典型药食同源物质需符合三项标准:无明显毒性、具有明确功效成分、适合普通人群常规摄入。

二、三分毒的来源

药物毒性指其偏性对机体的干预强度,如大黄泻下、附子温阳,超量使用会破坏阴阳平衡。现代药理学证实,药物活性成分在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间存在狭窄窗口,例如乌头碱治疗风湿的剂量与致心律失常剂量仅差3-5倍。这种特性决定药物必须严格遵循辨证使用原则。

三、剂量决定属性

同一物质因用量差异可表现为食物或药物属性。以薏苡仁为例,每日30克以内属于利湿食材,超60克则显现利尿药物的副作用。2018版药食同源目录明确标注了83种物质的食用限量,如丁香每日摄入不宜超过3克,超出即可能损伤胃黏膜。

四、应用场景差异

药食同源适用于亚健康调理,如枸杞泡水改善眼疲劳;而药物治疗针对明确病理状态,如使用黄连素片治疗细菌性痢疾。前者作用温和需长期积累,后者见效快但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物质均经过毒理学验证,其风险远低于化学药品。

五、现代科学验证

研究发现葛根素既有降血压作用又可能导致肝酶升高,印证了传统认知。药典规定葛根药用剂量为9-15克/日,而作为食品原料时建议不超过5克/日。这种剂量依赖性效应说明,物质的安全性取决于使用目的与管控标准。

日常选择药食同源物品时,应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药食两用物质目录,避免自行超量使用。特殊体质者需咨询中医师,孕妇禁用当归、红花等活血类物质。保存时注意防潮防蛀,如发现霉变立即丢弃。合理利用药食同源特性,可减少对药物的依赖,但出现明确疾病症状仍需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怎么样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该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服用。
02:19
脾氨肽口服溶液的作用与功效
北京第一生物脾氨肽口服溶液的功效是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平衡,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平衡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人体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也适用于体质较弱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03:10
贴膏药后火辣辣的刺痛怎么治疗
贴膏药后火辣辣的刺痛,可能是膏药过敏导致,一定要及时撕下膏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也可能是皮肤出现损伤、炎症,在药物的刺激下就会导致疼痛,也要立即停止使用膏药,以防止皮肤损伤加重。如果皮肤表面出现破损,局部可用温水进行擦洗,可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如果皮肤完整、没有破损的情况,停止使用药物后可以暂时观察,一般可以逐渐好转恢复。同时,要注意不要用手抓挠,以免抓破皮肤导致感染的情况。如果发痒严重,可以根据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也可以局部用冰块冷敷,或者用冷水浸泡纱布冷敷。
02:55
做皮试怎么看结果
首先我建议,既然做皮试一般是在医院里,通常是由护士来执行,所以,一定请做护理的大夫或者护士看皮试结果。那么咱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怎么大致去判断皮试的结果,一是看有没有全身的反应,部分人做完药物皮试,比如碘过敏试验之后,如果出现异常反应的话,比如出现心慌,心动过速等等以及皮肤的潮红,这个可以自己看,这些都属于异常情况。除了全身表现以外,通常皮试看局部的几个表现,比如打皮试的这个地方局部的皮肤有没有红肿,周围红肿范围有多大,以及有没有出现皮肤水肿、水泡等等。
青霉素过敏严重吗
青霉素过敏严重,青霉素过敏时常会伴随急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抢救不及时,还可能危及到生命。
青霉素过敏会不会遗传
青霉素过敏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主要和过敏体质有关系。青霉素类药物需先进行过敏试验,避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
青霉素过敏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青霉素过敏的好发人群有过敏体质的人,体质较弱的人以及家族性过敏的人是易出现青霉素过敏问题。
药物过敏有哪些分型
药物过敏根据发病程度、药疹形态有不同的分型,病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药物过敏全身痒怎么办
外用收敛,止痒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止痒的药膏,如赛庚啶乳膏,利多卡因凝胶或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可以用抗炎抗过敏的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以用中药苦参,马齿苋之类的煎水外洗,缓解瘙痒。如果外用药物止痒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药物过敏全身痒需注意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不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不用盐水洗。药物过敏,除皮肤出现皮疹以外,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皮肤瘙痒,如果出现皮肤严重的瘙痒。药疹严重,全身的范围比较广,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效果不是很明显情况下,可以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静脉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语音时长 01:37

2019-12-19

58873次收听

药物过敏出红点怎么办
出现皮肤红点的时候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如果仅仅是局部面积较小的红点,而且没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局部外用收敛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也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者是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也可以外用紫草膏,湿疹膏,这种情况只需要外用药物,可以不用口服药物,一般慢慢可以痊愈。如果红点的范围面积比较大,而且瘙痒比较严重,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或者依巴斯汀,也可以静脉使用钙剂,维生素c。对于全身性的红点,而且还有其他的全身症状,则需要到医院住院治疗,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出现红斑,风团,皮肤脱屑,水疱等,也可以出现皮肤红点。平时尽量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洗澡的时候水温不要太高,不要用手搔抓,也尽量不用刺激性较强的碱性洗涤剂。
语音时长 01:41

2019-12-19

62515次收听

怎么预防药物过敏荨麻疹
用药前需要询问病史,比如青霉素使用前要询问用药史,部分药物还需要做皮试,如果属于高敏感体质,可以到医院做一下药物的敏感实验,药物过敏检查需要到较大的医院进行,好多小的医院没有这此项检查。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一类疾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原因很多,包括食物、药物、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内因,药物是引起荨麻疹的一种常见原因,引起荨麻疹的常见药物有很多。1、抗生素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或者其他过敏性的皮疹,严重时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2、解热镇痛药,包括消炎痛、芬必得等,这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荨麻疹样的皮疹。3、镇静安眠药,比如苯巴比妥类药物,另外抗痛风药、血清制剂、疫苗类药物都可以引起荨麻疹。
语音时长 01:41

2019-12-19

52432次收听

药物过敏如何处理
出现药物过敏应该立即停药,切断过敏源,根据药物过敏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过敏主要是包括两方面的,找到引起过敏的药物进行标记,避免再次使用此类药物。如果已经出现了药物过敏,要根据药物过敏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比较轻的症状可以应用固定型药疹。服药后可能会在某个部位或者某几个部位出现局部的紫红色浮肿性的斑,还可能会出现水泡。如果出现药物过敏一定要把引起过敏的药物停掉,这时候患者有可能是同时应用了几种药物,不知道是哪种药物引起的,就可以由医生来帮助判断,把可疑性最大的药物停用。对于轻症的药疹,可以应用局部止痒或者系统口服的抗组胺药,来对抗过敏反应即可,随着药物的逐渐代谢,药物过敏的皮疹可以逐渐消退。有些重症药疹,比如重症多形红斑或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系统使用的激素或者其他类药物。
语音时长 01:47

2019-12-10

63195次收听

02:25
药物过敏症状
药物过敏的症状通常叫做药物性皮炎或药疹,常见的药物过敏是发疹型药疹和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会出现风团样的表现,它和普通的荨麻疹的区别,最主要是瘙痒会更严重,颜色会更鲜红,而且消退会慢一些。这种药疹可能会合并全身症状,包括发烧。荨麻疹型药疹,会出现关节疼,还会有腹痛、喘憋等表现。还有药疹叫做重症多形红斑,这种病人可以出现高烧,全身的水泡、糜烂、表皮剥脱,会出现肝肾损害等。另外有种少见的药疹叫做药物超敏综合症,通常病人除了会出现皮疹之外,还会出现面部或者全身的高度水肿,嗜酸细胞的增加,浅表淋巴结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