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你知道肛肠科医生会给你做哪些检查吗

54494次浏览

肛肠科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进行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直肠超声检查等检查项目。

1、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肛肠科最基础的检查方法,医生会戴上手套并涂抹润滑剂,用手指伸入肛门检查直肠下端和肛管情况。这项检查能发现痔疮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等常见疾病,还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直肠肿瘤。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一般不会引起剧烈疼痛。肛门指检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准备,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检查使用带有光源的肛门镜观察肛管和直肠下端黏膜。检查前需要排空粪便,医生会将肛门镜缓慢插入肛门,通过旋转观察肛管全周。这项检查能清晰显示内痔、肛乳头肥大、肛裂等病变,还可以在检查同时进行简单的治疗操作。肛门镜检查比指检更直观,但同样属于无创检查,多数患者都能耐受。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通过柔软的电子肠镜观察整个大肠黏膜,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检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服用泻药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注入气体使肠腔扩张,部分患者会感到腹胀不适。结肠镜能发现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病变,还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对于40岁以上人群或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4、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不可见的血液,筛查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检查前需要避免食用含铁食物和某些药物,以免影响结果。这项检查简单无创,适合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如果检测结果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

5、直肠超声检查

直肠超声检查将超声探头插入直肠,评估直肠壁各层结构和周围组织。这项检查对直肠肿瘤的分期、肛周脓肿的定位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要清洁灌肠,检查时探头外会套上保护套并涂抹耦合剂。直肠超声能清晰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对于疑似直肠癌的患者,这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评估手段。

肛肠检查后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果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多摄入膳食纤维,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肛肠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肛肠疾病。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

相关推荐

什么是肛肠息肉
肛肠息肉乃一种发生在结肠跟直肠这两个部位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往往需要一些诸如结肠镜、X线检查以及钡餐检查等检查手段,才可以检查出来。通常来说,肛肠息肉早期是没有症状或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等不良症状。
肛肠息肉如何治疗
肛肠息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一定要及时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比如使用抗生素、激素、灌肠治疗。不过重要治疗不能除根,最好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息肉。还要注意将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预防癌变。此外还可以通过微波进行治疗。
女性肛门疼痛是怎么回事
女性出现肛门疼痛一般有3个原因,分别是肛裂、痔疮以及肛周脓肿。这三种肛肠科疾病都非常常见,而且这三种原发病都会引起疼痛症状,但是它们引起的疼痛症状各不相同。女性肛门疼痛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原发病,然后可以进行药物缓解,症状严重必须手术治疗。
肛肠手术创口,大点儿好,还是小点儿好
肛肠手术创口大小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通常小创口恢复更快,大创口更利于复杂病变的彻底处理。
肛门流出粘液什么原因
肛门流出黏液真的是常见病。好多人都觉着肛门湿漉漉的,有的时候会有黏液流出来,有的病人就是这样主诉的。主要是有内痔很大,就会有肠液的流出,如果流出来,其实不是很可怕的事,一般用痔疮膏、痔疮栓,甚至于口服让痔静脉萎缩的药物,就会很轻、很好、很有可能就会把症状给纠正。所以如果肛门要是流出肠液或者流出黏液都不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岁数很大,超过四十五岁甚至于五十岁,认为流出的液体有异味,认为倒是应该很注意,比如要做肠镜检查,除外长没长直肠息肉,除外长没长直肠肿物,如果仅仅是痔疮,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果长了息肉就要行切除术,甚至于要送病理检查。
语音时长 01:16

2021-07-09

78539次收听

大便疼出血怎么治疗
大便如果疼痛又出血:第一条,最好要上医院查一下,看为什么出血。因为出血分鲜红色的和暗红色的。如果要是鲜红色的,可能就是痔疮出血,就用一些痔疮栓,用一些止血药就可以;如果要是有肛裂出血,除了用一些痔疮栓和血药以后,还应该用一些涂抹的药膏。比方要有肛裂出血,很可能会有肛周感染,用一些预防感染的药膏。要是有肛裂,可能要用一些促进肛裂破的皮肤生长药膏,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涂一些。比如出血是暗红色的,有可能是直肠齿状线以上的出血。还有疼痛,有的时候肠炎排完便以后出血,也会疼痛的。因为毕竟是炎症,炎症完出血一定会有疼痛的。炎症的定义就是红、肿、热、痛,这样的人可能要做肠镜,除外一下息肉,有可能会喝一点治疗肠炎的药物。
语音时长 01:24

2021-07-09

99916次收听

02:02
电子肛肠镜怎么做
一般的来说,正常人的肠子大约80~1米,那么做肠镜最关键的部位,就是要喝清肠药,这个清肠药我不知道大伙做过没做过肠镜。一般的人说我做肠镜可以忍受,可能有10来分钟就整过去了,但是喝这清肠药太麻烦了,要求在两个小时之内,要喝1000毫升到2000毫升水,水喝多了,可能会要吐的。而且目前为止,现在的清肠药不是很好喝,有一半的人或者是有1/3的人喝了会吐,喝吐的结果就是做肠镜的时候,发现肠管里有粪便看不清楚,你就等于白受罪了。
02:01
肛肠疾病挂什么科
一般的肛肠疾病挂肛肠科就可以,肛肠疾病就挂肛肠科,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有的人认为肚子胀拉稀了,挂脾胃科或者挂外科也是可以的,有的医院没有专科的肛门检查一般的就挂普通外科,看医院里有电子挂号的,没有单门的肛肠科得从外科里去找,点上外科以后里面有骨科、有骨伤科、肛肠科、泌尿外科。肛肠科是属于外科的范畴,一般肛肠科指的都是肛外科,但不是所有的肛肠科只做手术,痔疮也是以保守治疗为主,70%-80%的痔疮保守治疗以后能够缓解症状,所以有了肛肠的疾病,一定要先去挂外科,从外科里找肛肠科。
02:02
肛肠外科需要做哪些检查
肛肠外科一般到大肠。大肠第一是有肛门,肛门有痔疮、肛裂、肛瘘、直肠脱垂、脓肿,这些都要去检查,还要检查齿状腺、肛窦炎。还有作为大肠来说,有没有乙状结肠的疾病,应该做乙状结肠镜,电子的肠镜检查。现在认为做电子乙状结肠镜,只能够查距肛缘20cm左右有没有病变,这个检查一般不用禁食、禁水,仅仅是灌肠一次。一般排两次大便,然后用电子肠镜大约能查20cm,看乙状结肠的部位有没有息肉,有没有肿瘤、痔疮、肛乳头肥大,这样都能够检查出来。第一个是指诊,第二个是肠镜,两种合起来就可以。
腹部小液平是怎么回事
腹部小液平可能是因消化系统管腔内有积气、积液、肠梗阻疾病、或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发时可伴有腹痛、便秘、腹胀、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存在其他症状,需针对病因进行详细检查,针对治疗,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或手术治疗。
肛肠息肉如何治疗
肛肠息肉也就是发生于直肠肛管息肉。根据息肉的成分包括炎症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通常是因为直肠炎和肛管炎所引起的。直肠或肛管黏膜炎性增生,在治疗上首先控制直肠肛管细菌性炎症,对于息肉超过零点五公分以上时,可以考虑行局部手术切除,就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第2种情况主要就是,肿瘤性的息肉,一般最常见的是绒毛状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有一定的恶变倾向,临床治疗上通常需要加绒毛状管状腺瘤,连同其黏膜下层完整的切除,并送出中冰冻,或者术后病理,排除恶变的可能。对于证实为恶变时通常需要加做恶性肿瘤根治切除。必要时联合收获的化疗,甚至放疗,才能够获得治愈。
语音时长 01:31

2020-03-31

61933次收听

肛肠息肉如何治疗
肛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及早进行治疗。疼痛性便血是肛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很多情况下出血量较少,而且由于出血进行检查,从而发现的肛肠息肉。如息肉较小,可通过肛管的位置进行切除;如息肉较大位置较低出血量多,这时也需要及早手术切除。对于肛肠息肉,切除的息肉要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良性需要每隔1年或定期进行复查;如果是恶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治疗。肛肠息肉切除以后,还是要建议做全结肠的肠镜检查,防止其他部位有息肉的产生。
语音时长 01:40

2020-03-20

59874次收听

肛肠病怎么办
痔疮主要提倡外剥内扎术式,其治疗效果最好,损伤最小,后遗症也最少,包括肛瘘、脓肿这些疾病,主张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采用切开、挂线技术,能够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如果形成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等良性肛肠疾病,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排除恶性疾病。在疾病早期对其进行阻断预防,不要听之任之,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由于现在活动量小,一般都是坐着工作。吃的食物也比较高营养比较精细,排便有时候可能会有便秘的情况。肛肠类疾病虽然不大,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 02:44

2018-09-29

65953次收听

03:35
肛肠病怎么治疗
肛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剥内扎术和中医疗法。对于痔疮的治疗,专家主要提倡外剥内扎术式,其治疗效果最好,损伤最小,后遗症也最少,如果是患有肛瘘、脓肿等疾病,主张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切开、挂线技术,能够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护肛门功能的完美结合。建议患病后及时到医院就诊,选择正确术式,尽早将疾病彻底治愈。肛肠类疾病虽然不是大病,但也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如果形成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等良性肛肠疾病,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排除恶性疾病,在疾病早期需对其进行阻断预防,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