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息肉可能引起便血、肠梗阻或癌变,常见危害包括局部刺激症状、继发感染、贫血及恶变风险,需根据病理类型评估严重程度。
息肉摩擦肠壁导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适,可能伴随黏液分泌增多。体积较大时可诱发腹痛,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刺激。
表面糜烂的息肉易引发肛周脓肿,可能出现发热和肛门坠胀感。需通过肠镜明确感染范围,必要时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
长期隐性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建议定期检测血常规,可补充琥珀酸亚铁、叶酸或维生素B12改善贫血。
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较高。确诊后应尽早行内镜下切除术,术后需每1-2年复查肠镜监测复发。
发现息肉后应避免辛辣饮食及久坐,直径超过1厘米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限期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