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症状和诊断
艾滋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诊断需通过HIV抗体检测确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发热
艾滋病初期发热通常持续1-2周,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可能伴有夜间盗汗。这种发热与普通感染不同,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是由于HIV病毒大量复制刺激免疫系统反应导致。若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发热,建议及时就医进行HIV筛查。
2、乏力
艾滋病初期患者常感到持续疲劳和全身无力,休息后难以缓解。乏力程度可能影响日常活动,与病毒消耗免疫细胞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这种乏力不同于普通劳累,往往没有明确诱因且持续时间较长。
3、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可能出现无痛性肿大,直径通常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可活动。淋巴结肿大是免疫系统对HIV感染的反应,可能持续数月不消退。若发现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应考虑HIV检测。
4、皮疹
约半数患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和面部,不伴明显瘙痒。这种皮疹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通常1-2周内自行消退。皮疹形态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过敏或其他皮肤病。
5、咽痛
艾滋病初期可能出现持续性咽痛,伴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溃疡。这种咽痛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与HIV直接侵犯口腔黏膜及继发机会性感染有关。口腔症状往往是HIV感染的早期表现之一。
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高危行为,包括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等。若发生高危暴露,应在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确诊HIV感染后,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继发感染。任何疑似症状都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测,切勿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