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时有血块是怎么回事
月经来时有血块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异常、激素水平失衡等因素有关。月经血块通常由子宫内膜脱落碎片与血液混合形成,若伴随痛经加重或经量异常需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1、生理性血块
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促使子宫收缩,脱落的子宫内膜大块组织与经血混合可形成暗红色血块,尤其常见于久坐后突然站立时。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建议保持适度活动促进经血排出,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饮用温红糖水缓解子宫痉挛。
2、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能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导致经量增多,经血滞留宫腔易形成血块,通常伴随月经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贫血乏力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小于5厘米的肌瘤可遵医嘱使用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等中成药,或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前列腺素异常升高,引发子宫强烈收缩形成血块,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性交痛。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严重者需考虑病灶切除术。
4、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症或维生素K缺乏可能影响血液凝固机制,经血中混入未完全纤维化的凝血块,常见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华法林钠片的人群。需通过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必要时在血液科指导下调整抗凝方案。
5、黄体功能不足
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破碎内膜与经血混合形成不规则血块,多伴有月经提前或经期延长。可在妇科医生指导下于月经后半周期使用黄体酮软胶囊,配合基础体温监测评估疗效。
建议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每日记录血块大小、数量和伴随症状。若血块直径持续超过3厘米或每月出现超过5次,需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日常可食用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预防贫血,经期适当热敷下腹部改善血液循环,但禁止自行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免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