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乌僵薏四汤可治疗胆囊息肉

74932次浏览

胆囊息肉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症状不明显者,手术治疗并不合适,此时患者可进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无毒副作用,在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还可从整体对患者进行调节,适合胆囊息肉患者的偏方有“乌僵薏四汤”一味,其组成与功效如下。

组成: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

加减: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功效: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为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偏方,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在征询医生意见后选择煎服。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
胆囊息肉的治疗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其治疗机理包括:矫正形成息肉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改变病灶局部微环境,切断息肉营养供给,使瘤体从根部干枯、萎缩坏死“瘤亡蒂落”等。
胆囊息肉B超检查的病变的特征有哪些
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三类,并且不同的胆囊息肉在B超检查时,所显示的特征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它们存在不同的特征,在诊断时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胆囊息肉能否健身运动吗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有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也想通过运动来治疗。胆囊息肉能否进行健身运动?
哪类人容易遗传胆囊息肉
哪类人容易遗传胆囊息肉?有的家庭有多名成员都有胆囊息肉,所以有人怀疑胆囊息肉有遗传性,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
胆囊息肉如何自愈
胆囊息肉一般极少自愈,假性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在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恢复正常后自愈,而真性息肉不会自愈。胆囊息肉是肝胆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部分假性胆囊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是指胆固醇的结晶附着在胆囊上,与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的变化有关,尤其常见于妊娠妇女,早期由于胆汁淤积可出现症状,但妊娠结束后症状可消失。而真性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不会自愈。该类息肉本身存在确实的细胞成分,是由胆囊黏膜层发展而来,需要密切随访,警惕癌变风险。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超过1厘米以上的息肉的癌变几率会明显增加。因此若息肉超过1厘米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同时需要根据息肉在B超检查中的表现、性状以及有无合并肿瘤标记物升高、临床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语音时长 01:51

2020-03-18

70480次收听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哪些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胆囊切除手术者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逐渐过渡,手术后第二天建议吃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储备功能容易出现不足,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临时储存在胆囊里,吃饭时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空到肠道里消化食物,在胆囊切除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容易在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出现腹泻,因此在手术后早期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6

59488次收听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比较好
那么目前对于胆囊息肉来讲,没有特效的药物,由于胆囊息肉的形成,适合长期的饮食生活有关,那么对于胆固醇性息肉,往往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在胆囊壁上贴敷的多发的息肉样病变。那么,对于胆固醇性的吸收,主要呢是通过改善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特别是注意一日三餐要定时,饮食结构合理,减少食物当中过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那么对于腺瘤性息肉,更是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控制其生长。我们需要做的主要是通过定期检查,特别是一些包括像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来判断及息肉是否有发生癌变的风险,那么,对于有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还是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8

2020-02-21

58628次收听

胆襄息肉要怎样治疗
胆襄息肉,如果息肉直径小,生长缓慢,没有症状,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息肉直径大,内部有血流,生长快,存在潜在的癌变风险,需要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治疗,主要是根据息肉性质,大小,症状,有无癌变的风险来进行相应治疗。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的息肉,是多发的,息肉直径小,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症状,需要定期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糖低脂肪饮食。如果属于腺瘤性的息肉,基底较宽,直径大,内部有血流,生长较快,存在潜在的癌变风险。对于腺瘤性息肉,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就越高,一旦确诊建议尽早手术治疗。炎性息肉往往是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使得胆囊壁反复炎症刺激而出现增生性的息肉,要根据胆结石相应症状,是否引起反复胆绞痛,胆囊炎的发作,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是指生长在胆囊壁,胆囊腔内突出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息肉的性质,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胆囊腺肌症等。
语音时长 03:00

2020-02-21

55594次收听

02:10
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往往是和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或比例失调,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胆囊内胆固醇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的多发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具体形成的原因不清楚,那么对于腺瘤性息肉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及息肉的大小、形态、基底是否有血流,来判断其有无发生癌变的风险,那么炎性息肉是由于长期慢性的胆囊炎特别是胆囊结石刺激以胆囊壁内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病变!那么,无论是哪一种息肉,我们的建议都是要通过检查来确定其胆囊息肉的性质,并通过动态监测来观察其变化情况,对于有症状或者是有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则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
胆囊息肉可以口服抗炎的药物,比如头孢羟氨苄片,或者青霉素V钾片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胆囊息肉可以出现癌变的情况,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大大提高。胆囊息肉小的情况下是需要定期观察,可以吃点清热解毒的药物:胆石通胶囊,消炎利胆片。其次可以吃点中药调理治疗,例如:鱼腥草、栀子、玉米须、蒲公英等等,具有清理胆囊毒素的作用。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语音时长 01:41

2019-12-27

55223次收听

02:21
如何正确的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现在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以胆囊壁突出与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为特点的疾病。胆囊息肉在很多年轻人查体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一个或者是多个胆囊内隆起性的病灶。其实按照它的结构来进行分类的话,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属于良性或是胆固醇的结晶而形成的胆固醇性的息肉。胆囊息肉的存在往往提示我们生活饮食习惯不够健康,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饮食不规律。使得胆固醇在胆囊壁内沉积。这种息肉由于不存在癌变的风险,不需要采取手术干预措施,只是通过定期检查来观察大小形态的改变。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单发快速增长,机体比较宽,形态不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的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所以一旦确诊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
一般没有“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的说法,通常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来看,如果是比较小的息肉,那么就不需要特意治疗,只需要保守治疗即可。较大的息肉必须要手术切除,预防癌变。同时注意生活调理。具体内容如下:
03:00
胆囊小的影响
胆囊偏小会加大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首先要分析原因,本身发育小,没有任何病理改变,胆囊功能正常,不需要任何治疗。慢性炎症或长时间充满型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缩小,胆囊没有功能,时间长了发生胆囊的癌变,发生癌变,不会表现为症状加重,晚期的胆囊癌影响到胆道或者黄疸,引起严重症状。所以如果胆囊偏小,首先要鉴别是否正常,如果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缩小,还是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01:41
胆囊息肉手术方法有什么
对于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方法,目前,在国内所开展的手术,有几种。首先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这种手术,是最多见的一种手术。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和胆囊息肉的大小有关系,只要是超过一公分的胆囊息肉,或者是胆囊息肉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就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是首选的胆囊息肉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在国内有好多的医院,也开展腹腔镜下的保胆取息肉术。但是,这种腹腔镜下的保胆取息肉术在临床里面,效果褒贬不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胆囊息肉这种疾病,主要是涉及到对于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以及癌前病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进行手术切除的治疗。
01:29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
患有胆囊息肉一般无表现,多为体检时由超声检查发现。少数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极个别病例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表现,体检时可表现为右上腹压痛。临床诊断需借助于如下某项检查:第一,常规超声;第二,内镜超声;第三,CT或MRI;第四,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等。积极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通过口服药物,使结石溶解。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不积极治疗,也可观察疾病动态变化。少数病例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有些可能是早期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