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是如何引起的
跟腱炎通常由过度使用、运动损伤、足部结构异常、年龄因素和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跟腱炎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过度使用
跟腱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跟腱过度使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会导致跟腱反复承受过大张力,引起微小撕裂和炎症反应。这类情况多见于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治疗需立即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采用冰敷减轻肿胀,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解症状。
2、运动损伤
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改变运动方式可能造成急性跟腱损伤。未充分热身、运动姿势错误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都可能诱发炎症。损伤后跟腱会出现局部压痛和僵硬感。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慢性期可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修复。
3、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会导致跟腱受力不均。长期异常应力会加速跟腱退变,增加炎症发生概率。此类患者需通过定制矫形鞋垫改善生物力学分布,严重者可考虑跟腱延长术。伴随足底筋膜炎时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跟腱组织弹性下降、血供减少,更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即使进行日常活动也可能诱发炎症。这类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必要时使用支具保护跟腱。可配合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改善肌腱营养。
5、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削弱跟腱强度。这类药物会干扰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肌腱断裂风险。用药期间出现跟腱疼痛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并开具洛索洛芬钠片等安全性更高的抗炎药物。
预防跟腱炎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选择有足弓支撑的运动鞋。日常可进行提踵练习增强小腿肌肉力量,运动后及时拉伸跟腱。体重超标者应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荷。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应及时休息,若症状超过两周无改善需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跟腱部分撕裂等严重情况。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肌腱修复。
相关推荐
01:37
03:09
03:18
03:24
03:1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