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要怎么办
心肌梗死患者可通过紧急就医、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心脏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紧急就医
心肌梗死属于急危重症,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改善预后。急救措施包括吸氧、心电监护、止痛等。
2、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以及硝酸甘油片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缓解期可能需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
3、介入治疗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该方法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危险分层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
4、心脏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康复训练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再梗死风险。训练强度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5、生活方式调整
需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将各项危险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诊评估心脏功能。饮食上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与关怀。如出现胸痛等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