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病因有哪些
败血症的病因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因,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皮肤破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上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可导致败血症,常见的有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多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治疗上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更昔洛韦注射液、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同时需对症支持治疗。
3、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常见致病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性败血症通常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黏膜损害等。治疗上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注射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伏立康唑片等。
4、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相对少见,常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等感染。寄生虫性败血症多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贫血等。治疗上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青蒿琥酯片、磷酸氯喹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
5、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是败血症的重要诱因,常见于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肿瘤化疗患者等。这类患者由于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病原体感染并发展为败血症。治疗上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增强免疫功能,同时针对病原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预防败血症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及时处理感染病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体检,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寒战等疑似败血症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相关推荐
01:34
02:19
01:54
01:55
01:4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败血症怎样会得败血症
- 2 败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3 什么是败血症
- 4 严重败血症因为什么
- 5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败血症
- 7 败血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败血症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