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发病原因
败血症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创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全身性感染,通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皮肤伤口、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途径进入血液。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
2、病毒感染
部分病毒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也可能引起败血症。病毒感染导致的败血症通常起病急骤,伴有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等,同时需加强支持治疗。
3、真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常见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这类患者多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史。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寒战等。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
4、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肿瘤化疗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败血症。这类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快,症状不典型。治疗需在抗感染同时积极改善免疫功能,必要时可使用免疫球蛋白。
5、创伤或手术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侵入性手术等可能破坏皮肤黏膜屏障,使病原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这类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或手术史,伤口可能出现感染征象。治疗需彻底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败血症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及时处理感染病灶。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相关推荐
01:55
01:54
01:53
01:44
02:0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败血症怎样会得败血症
- 2 败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3 什么是败血症
- 4 严重败血症因为什么
- 5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败血症
- 7 败血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败血症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