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龈肿痛怎么回事
洗牙后牙龈肿痛可能与牙龈敏感、牙结石清除刺激、器械操作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或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冷敷、口腔清洁调整、抗炎药物使用等方式缓解。
1、牙龈敏感
洗牙过程中超声波震动和喷水可能刺激牙龈组织,尤其对本身存在牙龈退缩或牙根暴露者更为明显。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短暂性钝痛,触碰敏感,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温水漱口,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
2、牙结石清除刺激
长期堆积的牙结石清除后,原本被结石覆盖的牙根面暴露,可能出现短暂性酸痛。这与牙骨质表面微孔暴露导致液体渗透有关,多数在48小时内逐渐适应。可使用含氟脱敏牙膏轻柔刷牙,帮助封闭牙本质小管。
3、器械操作损伤
洗牙器械不慎划伤牙龈可能引起局部肿胀出血,常见于牙周袋较深或牙龈质地脆弱的患者。损伤后可能伴随轻微压痛和进食不适。需加强漱口保持创面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损伤通常3-5天愈合。
4、局部炎症反应
原有慢性牙龈炎患者在清除菌斑后,可能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明显,触碰易出血。这种情况可能与龈下结石清除后免疫应答相关。可遵医嘱使用西帕依固龈液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炎症。
5、术后护理不当
洗牙后立即进食染色食物或用力漱口可能加重牙龈刺激,吸烟饮酒也会延缓组织修复。不当护理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出现持续跳痛或脓性分泌物。应保持清淡饮食,使用生理盐水含漱,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
洗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用力过猛,建议选择含芦荟或维生素E的温和牙膏。日常可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但需调至最低档位。若肿痛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伴随发热、脓液渗出,需及时复查排除牙周脓肿等并发症。定期口腔检查能有效预防牙龈问题复发。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