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龅牙
龅牙通常指上前牙明显前突超出下前牙,导致上下唇无法自然闭合或面部侧貌凸出的牙齿畸形。主要有牙性龅牙、骨性龅牙、混合性龅牙、遗传性龅牙、不良习惯导致龅牙等类型。
1、牙性龅牙
牙性龅牙多由牙齿排列异常引起,表现为上前牙倾斜角度过大或牙弓狭窄。可能与乳牙早失、多生牙等因素有关,通常不伴随颌骨发育异常。可通过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进行正畸治疗,严重者可配合拔牙矫正。
2、骨性龅牙
骨性龅牙因上颌骨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导致,表现为整个上牙槽骨前突。常伴有开唇露齿、颏部后缩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口呼吸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如LeFort I型截骨术配合隐形矫治器调整咬合关系。
3、混合性龅牙
混合性龅牙兼具牙齿和颌骨问题,表现为牙列拥挤伴上颌前突。可能与长期吮指、舌推力等不良口腔习惯有关,常见门牙间隙过大、深覆盖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扩弓矫治与功能性矫治器,如FR-III型矫治器调整颌骨生长方向。
4、遗传性龅牙
遗传性龅牙具有家族聚集性,表现为相似的面型特征和牙颌畸形。可能与颌骨生长模式遗传有关,通常伴随高角面型或下颌后缩。建议儿童在替牙期进行早期干预,使用 Twin Block 矫治器等引导颌骨发育。
5、习惯性龅牙
习惯性龅牙由长期口呼吸、吐舌等异常肌功能导致,表现为上前牙唇倾伴开合。常见于鼻炎患者或用口呼吸儿童,可能引发牙周组织损伤。需破除不良习惯并配合肌功能训练,如佩戴舌挡等口腔矫治装置。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在7-9岁乳恒牙替换期即可开始早期矫治评估。成人龅牙矫正需综合考虑牙周健康状况,避免长期前牙突出导致牙龈退缩。日常注意避免咬硬物、单侧咀嚼等加重畸形的行为,保持正确吞咽和呼吸方式有助于维持矫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