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牙周炎
急性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自发或触碰出血、牙齿松动等。其发生可能与细菌感染、局部刺激物堆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控制炎症。
1. 细菌感染
牙菌斑中的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大量繁殖是主要诱因。细菌毒素破坏牙龈上皮屏障,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充血、溃疡甚至脓肿形成。临床常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联合治疗,同时需彻底清除菌斑和牙石。
2. 局部刺激物
嵌塞食物、不良修复体边缘或牙结石直接压迫牙龈,造成机械损伤和细菌定植。患者常主诉特定牙齿周围剧烈跳痛,可见牙龈乳头坏死。需通过超声洁治去除刺激源,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局部消炎。
3. 全身因素
糖尿病、妊娠期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急性发作。这类患者牙龈红肿范围广泛,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除局部治疗外,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等广谱抗生素。
4. 创伤因素
硬物刺伤或刷牙不当导致牙龈撕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急性牙周炎。创口可见脓性分泌物,牙齿叩痛明显。需清创后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填塞,避免咀嚼硬物。
5. 急性坏死性龈炎
特殊类型急性牙周炎,与梭杆菌和螺旋体感染相关。特征为牙龈乳头火山口状溃疡、灰白色假膜覆盖及口臭。治疗需双氧水冲洗,联合替硝唑片和青霉素V钾片,严重者需住院支持治疗。
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避免吸烟及过烫饮食。急性期建议进食温凉流质,用生理盐水含漱。若出现发热或张口受限需急诊处理,长期未愈可能发展为牙周脓肿或牙齿脱落。定期口腔检查可预防复发。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