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泽泻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94084次浏览

通常情况下,泽泻的副作用是腹泻、引起肝损伤;注意事项有老年人谨慎使用、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泽泻是一种中药,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缓解水肿、黄疸、湿疹等症状。

一、副作用

1、腹泻:如果患者用泽泻的量过大或应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所以患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调整用量等方法预防这种情况出现。

2、引起肝损伤:泽泻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加重造成肝脏负担,有可能导致肝损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过度依赖或滥用。

二、注意事项

1、老年人谨慎使用:泽泻有助于刺激肾脏和胃肠道运动,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盲目使用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所以需要谨慎服用,并且遵医嘱进行。

2、不能吃辛辣的食物;患者用药期间应该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功效。还可能会加重自身病情,影响身体恢复速度。

如果使用该药后出现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后背出汗多是为什么
在临床上,有的时候就会见到全身出汗,尤其是以后背部出汗比较明显的情况,也可能见到的是背部出汗,其他的部位出汗较少的这种情况。人体的背部是属于阳,腹部属于阴,阳就是阳气比较旺盛的地方,阴就是阳气不旺盛的地方,背部属阳,就是因为人体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络是在背部循行的,因此背部的阳气是最旺盛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身体里边有积热,热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病邪的情况,就会出现背部出汗,这种情况都是见于阳明积热,也就是身体的阳明经,包括胃、小肠、大肠等,包括经络、阳明经。如果出现热邪比较旺的时候,比如中暑等热邪比较旺的时候,就会出现背部出汗比较多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问一下患者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像头痛,像口苦、食欲改变、口干,想喝水或者是喝水比较多。另外可能是有腹胀、腹痛、便秘等,甚至还有出现牙痛、头痛这种情况。一般说来,阳明经或者是阳明腑出现积热的时候,背部出汗比较多。
语音时长 02:13

2021-11-05

54122次收听

01:44
手脚冰凉会影响生育吗
手脚冰凉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肾阳虚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影响生育。手脚冰凉往往是一种肾阳虚的表现,应该及时的治疗。治疗肾阳虚的方法包括服用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或做艾灸,艾灸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肾阳虚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整天坐在家里,可以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等,坚持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这些症状是会缓解的。
男的夜里睡觉出汗很多是怎么回事
有些男性朋友夜里睡觉出汗的特别多,多到什么程度?能够把枕头和枕巾都湿透,这种情况比较多见。这种情况多见于男性患者,体质比较好、筋骨壮实、肌肉的体积比较大、身体比较强壮、面色发红、声音洪亮、食欲比较旺盛这种体质比较多见。夜里出汗比较多的情况,是因为这种体质的男性朋友能量代谢太过于旺盛。白天由于有体力的活动,工作、学习或者脑力劳动,能够消耗体内的一些热量。晚上睡觉以后因为不存在着体力活动。如果不是做梦特别多的情况下,脑力劳动也比较少。这种情况下身体要想把多余的热量散出去,只有通过出汗这个途径散发身体多余的热量。因此,像这种体质的男性朋友夜里出汗比较多。完全是身体热量的一种正常调节,是身体自我保护,健康的一种机制而已,这是一种功能性的或者生理性的。另外这种男性朋友如果晚餐摄入热量特别高的话,症状尤为明显。尤其是晚餐的时候,喝酒、吃油腻东西比较多的时候,因为摄入热量太高,夜里睡着以后要把多余的摄入热量充分散出去,这时候只有身体通过出汗,来散掉多余的热量,这是一种功能性的或者是健康状态下的自我调节机制。另外就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热量代谢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甲亢,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一些心慌、乱发脾气、大便不成形、身体消瘦等,这个时候应该做一些甲状腺的功能检查,排除一下甲亢。
语音时长 02:24

2021-07-09

94422次收听

02:06
怎样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可服用一些补泻平衡的药物。中医认为,免疫力降低的人常有气虚、阳虚或者阴虚的症状,很多人为了提高免疫力,会服用大量的进补食物或药品,这种方法非常不可取,盲目过度进补不但不会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能会导致脾胃壅滞,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对于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应该合理进补,可服用一些补泻平衡的药物,如人参固本口服液,调理脾肾,滋阴益气,固本培元,针对阴虚、气阴两虚的人群,既能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也利于改善睡眠状态,缓解疲劳。
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在生活中,做艾灸可以改善月经不调,提前的情况,还可以治疗宫寒和不育不孕,还可以治疗妇科炎症反复的问题适当的做做艾灸,对去除人体上的湿气很有效果。它不仅可以帮助女性朋友缓解心理上的情绪,增加肠胃的蠕动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秘。使肠道通畅,人气色也是跟着改变。
睡觉多的原因
睡觉多可能只是生物钟发生紊乱的缘故,也可能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或者是不良情绪所致。而如果患有神经衰弱一类疾病,往往也会有嗜睡等症状。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所致。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控制肥肉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中医祛湿的方法主要是调脾胃、健脾祛湿,主要的方法有食疗、药物疗法以及艾灸和拔罐治疗等。一,搭配中药材制作食疗药膳有改善湿气重的情况,它能发挥清热祛湿的功效。比如可以用赤小豆、茯苓、白扁豆以及薏苡仁进行食疗的药膳治疗。二,药物疗法。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还可以用荷叶、决明子、陈皮煎汤代茶饮,也可以起到健脾利水化湿的作用。三,艾灸。艾灸可以起到祛湿、利湿以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丰隆穴,这些穴位都有祛湿的作用。四,通过足浴及拔罐来进行治疗,也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的作用。五,可以多运动。运动出汗也是很好的祛湿气的方法,通过运动可以使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
语音时长 01:43

2019-08-21

61171次收听

睡觉流口水怎么治
睡觉流口水的治疗首先要区分引起症状的原因,第一,睡姿不正常导致的流口水,比如趴着或者侧卧位以后,这样口水流就比较多,只要调整睡姿,睡觉流口水比较多的情况就能得到缓解。第二,睡觉中流口水跟口腔、牙齿的疾病有关,如果是由于牙周、病牙龈炎导致的口腔分泌物增多,这时病人需要去口腔科就诊,尽量找到口腔分泌物过多的原因,对症治疗后也能缓解睡觉流口水多的症状。第三,一些中风或者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口水多的情况,病人在睡觉的时候会出现口水较多。尤其要注意口腔分泌口水过多,对于一些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这些口水的误吸,也会引起一些其他它病。第四,脾虚引起的睡觉中流口水过多,病人一定要调整脾胃,让脾胃的功能健旺起来,让口腔分泌物尽量减少。
语音时长 01:35

2019-07-12

57790次收听

02:01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需因人而异选择,常见配方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温肾壮阳。1,活血祛瘀配方:丹参、赤芍、泽兰、桃仁、当归、大黄、牛膝、川芎。2,祛风除湿配方: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3,消除疲劳配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玫瑰花。4,袪脚气配方: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蒲公英。5,改善睡眠配方:五味子、川芎、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6,温肾壮阳配方: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蜂王浆的作用与功效
蜂王浆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品,它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包括降低血脂、杀菌、消炎、抗衰老、保护肝脏、降低血糖等。想要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要注意低温保存,并避免用开水冲泡,另外,孕妇不适合服用蜂王浆。
女性常见的体质类型
女性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一是气虚质,其二是阳虚质。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每个月有月经的周期,患者的气血容易丢失,所以容易造成气血不足这样的情况。常见的一些表现就是容易发生气短、懒地讲话、面色苍白以及月经的量少、无力疲乏等症状。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因为女性的体质属于阴。患者容易阳气不足,阳虚质也就是“火力不足”,常见的表现是容易手脚怕凉、怕冷、怕风,吃一点凉东西就容易拉肚子、腹泻、腹痛,还可能会发生痛经,患者的手脚不温,还有表现为白滑的舌苔。
语音时长 01:13

2019-03-28

56712次收听

02:22
女性常见体质类型
女性的体质类型主要有两种,气虚质和阳虚质。女性阳气大多比较虚弱,阴血不足的女性大多气也不足。由于女性存在月经周期,气血容易丢失,造成气血不足的状况,极易表现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等气血不足的症状。阳虚质的女性患者由于阳气不足,即火力不足。常常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特别怕冷,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易感风、寒、湿邪,容易腹泻、腹痛,还有舌体胖嫩,舌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
当归可以天天泡水喝吗
当归作为滋补保健价值极高的一味中草药,可以发挥出补血活血等多重药物功效,而当归是可以天天泡水饮用的,只是要保持长期少量的原则。同时,应注意一些当归泡水喝的禁忌,尤其是不能一次性大量饮用,且孕妇、儿童和腹泻者都不能喝,还要注意不能暴露在太阳下。
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补骨脂出自《雷公炮炙论》。别名: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补骨鸱、黑故子、胡故子、吉固子、黑故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树枝坚硬,有纵棱,是一种功效不错的药材。补骨脂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天果实成熟时采收,然后再晒干,除掉杂质。
03:29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寒性体质人群的调理,中医原则为寒者热治。第一、冬天注重关键部位的保暖,比如腰腹部、头、脚、颈部等;第二、夏天要避免室内空调温度过低,避免对人体吹;第三、生冷食物应少吃;第四、少吃寒凉药,比如含牛黄一类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