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臂骨折的表现
婴儿手臂骨折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受限、异常哭闹、局部肿胀或畸形。婴儿手臂骨折可能与产伤、跌落、牵拉等因素有关,通常需通过X线检查确诊。
1、活动受限
骨折后婴儿会因疼痛本能减少患肢活动。家长可能观察到婴儿拒绝移动手臂,如不主动抓握玩具或被抱起时患侧手臂下垂。桡骨远端骨折时手腕活动明显受限,肱骨骨折时肩关节活动减少。需注意与臂丛神经损伤鉴别,后者多表现为肌肉松弛而非疼痛反应。
2、异常哭闹
骨折导致的持续性疼痛会使婴儿出现难以安抚的哭闹,尤其在触碰患肢或改变体位时加剧。夜间疼痛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睡眠中断、频繁惊醒。部分婴儿可能出现拒食、烦躁等全身症状。家长需观察哭闹是否与特定动作相关,这对判断疼痛来源有重要提示作用。
3、局部肿胀
骨折后48小时内患处可能出现进行性肿胀,皮肤发红发热。锁骨骨折可见肩部不对称隆起,尺桡骨骨折时前臂呈纺锤形肿胀。肿胀程度与骨折严重性无绝对相关性,但进行性肿胀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家长发现肿胀时应避免热敷或按摩,防止加重损伤。
4、触摸抗拒
婴儿会对骨折部位表现出明显的触觉防御反应,如检查时突然哭叫、肢体回缩。肱骨髁上骨折时拒绝肘部触碰,前臂骨折抗拒腕部活动。检查时应从远离疑似骨折处开始轻柔触诊,观察婴儿反应变化。需注意与软组织挫伤鉴别,后者疼痛范围较弥散。
5、外观畸形
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成角畸形或异常隆起,如锁骨骨折的"台阶样"畸形,青枝骨折可见患肢弯曲弧度异常。部分病例伴有皮下淤青,通常在伤后24-72小时逐渐显现。家长发现畸形时切勿自行复位,不当操作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血管。
发现疑似骨折表现应立即用硬纸板或杂志临时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就医后需按医嘱进行石膏固定,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护理时注意观察手指颜色和温度,防止固定过紧影响血运。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可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骼愈合。恢复期避免牵拉患肢,定期进行康复评估以防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