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怎么引起的
高血糖可能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
1、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分泌不足通常与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有关,常见于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格列美脲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常见于肥胖、缺乏运动人群。这类患者常伴有黑棘皮症、高血压等表现。改善措施包括减重、有氧运动,药物可选择盐酸二甲双胍片、吡格列酮片等。长期胰岛素抵抗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3、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快,易引起餐后高血糖。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控制单次进食量。避免含糖饮料,两餐间可适量食用坚果类食物帮助稳定血糖。
4、药物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使用这类药物期间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若出现明显高血糖,医生可能更换为对血糖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或联用降糖药物进行干预。
5、遗传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尤其父母双方均患病时。这类人群应从青年期开始定期筛查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妊娠期妇女需进行糖耐量试验,预防妊娠期高血糖对母婴的影响。
高血糖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上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餐搭配适量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视力模糊、伤口不愈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