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做什么检查
月经量少建议做性激素六项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月经量少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宫腔粘连等因素有关。
1、性激素六项检查
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等指标,可评估卵巢功能及内分泌状态。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疾病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异常,进而引起月经量减少。检查需在月经周期第2-5天抽血,结果异常时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诊治。
2、妇科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可观察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及卵巢结构。子宫内膜薄、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均可导致月经量少。超声检查无创便捷,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病变、内膜息肉等异常,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引发月经紊乱。通过检测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可明确甲状腺疾病与月经量少的关联。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乏力、畏寒或心悸等伴随症状。
4、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状况,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操作史患者易发生内膜损伤,表现为月经量进行性减少。检查中发现粘连可在镜下行分离术,术后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
5、血常规检查
重度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供血不足而月经量少。血常规可反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参数,缺铁性贫血患者还可进一步检测血清铁蛋白。长期节食、月经过多者需警惕贫血可能。
月经量少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导致能量负平衡。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摄入,经期避免生冷刺激饮食。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及出血量变化,复查时携带既往检查资料供医生参考。若伴随头痛、视力改变或泌乳等症状,需及时排查垂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