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发烧怎么退烧

11岁孩子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服用退烧药、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退烧。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炎症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每4-6小时更换一次。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
发烧时体内水分蒸发加快,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2升,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可适量饮用鲜榨果汁补充维生素,但避免含糖饮料。若出现口唇干裂、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给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烧药。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藕粉、蔬菜泥等,少量多餐。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糜,避免油腻及辛辣食物。可食用苹果、香蕉等含钾丰富的水果,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发热期间胃肠功能减弱,需控制食量至平时的70%。
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或伴随抽搐、意识模糊、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儿科。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必要时进行胸片或尿常规检查。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
家长需保持孩子卧床休息,每2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曲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渐恢复日常饮食。观察是否出现耳朵疼痛、咳嗽加重等并发症表现,康复期间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若体温正常后仍精神萎靡或食欲不振,建议复查血常规排除潜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