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急性糜烂性胃炎可通过抑酸护胃、黏膜修复、对症治疗、饮食调整、病因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通常由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感染因素、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抑酸护胃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也可用于轻中度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使用导致骨质疏松风险。
2、黏膜修复
硫糖铝混悬凝胶可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促进上皮细胞再生。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能与炎症部位蛋白质结合形成屏障。修复剂建议餐前空腹服用,用药后可能出现黑便等正常现象。
3、对症治疗
恶心呕吐者可选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腹痛明显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出血患者需静脉应用血凝酶等止血药物。所有对症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4、饮食调整
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过渡至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避免辛辣、过热、粗硬食物,实行少食多餐原则。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蛋、嫩豆腐等优质蛋白。
5、病因治疗
酒精性胃炎需立即戒酒,药物相关性胃炎应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应激性胃炎需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加重胃黏膜缺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耐受情况,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出现呕血、黑便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避免共用餐具导致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