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需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具有粪-口传播特性,需严格隔离防护。
1、抗病毒治疗
针对戊型肝炎病毒可选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胸腺肽肠溶片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需皮下注射使用,可能引起发热或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胸腺肽可调节免疫功能,但需监测过敏反应。抗病毒治疗需在肝功能指标监测下调整疗程。
2、保肝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可促进肝细胞修复。多烯磷脂酰胆碱需随餐服用以增强吸收,复方甘草酸苷需监测血压变化。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可中和自由基,改善肝细胞代谢功能。
3、退黄治疗
腺苷蛋氨酸注射剂、熊去氧胆酸胶囊能促进胆汁排泄。腺苷蛋氨酸需避光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需长期服用维持疗效。严重黄疸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但需预防继发感染。
4、营养支持
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维持能量供给。需控制脂肪乳剂输注速度,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同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纠正因胆汁淤积导致的吸收障碍。
5、隔离防护
患者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餐具单独消毒。接触者应接种戊型肝炎疫苗,特别是孕妇等高危人群。疫区需加强饮用水消毒和食品卫生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每日摄入30-35kcal/kg热量,蛋白质供给控制在1.2-1.5g/kg。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学指标。注意观察尿色及粪便颜色变化,出现嗜睡或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保持清淡饮食,禁酒至少6个月,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帮助肝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