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是怎么导致的
室颤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肌病、药物中毒、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电除颤、药物复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方式治疗。
1、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室颤最常见诱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典型表现为突发胸痛伴意识丧失,心电图显示QRS波群消失。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
2、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低钾血症使静息电位负值减小,高钾血症则导致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或腹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钾低于3.5mmol/L或超过5.5mmol/L。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纠正失衡。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使心室腔扩大,肥厚型心肌病造成心肌排列紊乱,均可形成异常折返通路。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或室间隔增厚。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预后,严重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会抑制钠钾泵功能,三环类抗抑郁药影响心肌复极。中毒患者常有服药史伴恶心呕吐,心电图呈现特征性双向性室速。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解毒,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遗传性心律失常
长QT综合征等基因突变会导致离子通道异常,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基因检测可发现SCN5A等位点突变,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降低发作概率,高危患者需植入ICD装置。
预防室颤需定期监测心电图,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运动时脱水。突发意识丧失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胸外按压。恢复窦性心律后需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明确病因,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须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