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发烧是好事吗
化疗后发烧通常不是好事,可能是感染或药物反应等异常信号。化疗药物会抑制免疫系统,此时发热往往提示机体防御功能受损或存在潜在感染风险。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免疫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患者更容易发生细菌、病毒感染。发热是感染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体温超过38℃时需警惕粒细胞缺乏性发热。部分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顺铂本身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伴有寒战、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肿瘤溶解综合征也可能导致低热,但多伴随高尿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发热则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常出现在用药后数周。
极少数情况下,发热可能反映肿瘤对治疗产生应答,如淋巴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短暂低热,与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致热原有关。但这种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且需要排除感染因素后才能考虑治疗反应性发热。
化疗患者出现发热时应立即测量腋温,若体温超过38℃或持续低热超过24小时,需尽快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日常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口腔清洁,监测体温变化。治疗期间可准备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交替使用,确保测量准确性。出现发热时不宜自行服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情。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恶性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 2 恶性肿瘤有什么特点?
- 3 什么叫恶性肿瘤呢?
- 4 恶性肿瘤怎么引起的
- 5 恶性肿瘤如何引起?
- 6 什么是恶性肿瘤
- 7 恶性肿瘤有哪些?
- 8 恶性肿瘤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