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部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可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这种疼痛在久坐、久站或负重时尤为明显,休息后可稍缓解。疼痛主要由于椎体骨小梁断裂、微骨折或椎体变形刺激周围神经所致。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脊柱高度逐渐降低。患者可发现身高较年轻时缩短3厘米以上,这是骨质疏松进展的重要标志。椎体压缩多发生在胸腰椎交界处,呈渐进性发展。
3、驼背
随着多个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凸畸形逐渐形成,表现为驼背。这种畸形会改变身体重心,增加跌倒风险,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驼背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4、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即在轻微外力或无外伤情况下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和肋骨。髋部骨折危害最大,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和严重并发症。
5、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骨折或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表现为行走困难、不能久站、翻身困难等。活动减少又会加速骨量丢失,形成恶性循环。
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建议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需防止跌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