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局部化疗
局部化疗是指将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或邻近区域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缩小肿瘤、缓解症状或降低复发风险。
局部化疗通过特定给药方式使药物高浓度聚集在病灶部位,减少对全身的影响。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动脉灌注化疗、腹腔灌注化疗、胸腔灌注化疗、鞘内注射以及肿瘤内注射。动脉灌注化疗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常用于肝癌、骨肉瘤等实体肿瘤。腹腔灌注化疗将加热的化疗药物注入腹腔,适用于腹膜转移癌患者。胸腔灌注化疗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鞘内注射通过腰椎穿刺给药,治疗脑膜转移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肿瘤内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入瘤体,多用于体表可触及的肿瘤。
局部化疗的优势在于提高病灶区域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果的同时降低全身毒性反应。药物首过效应使肿瘤组织接触更高剂量化疗药,而体循环中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可减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常见副作用。该疗法常与手术、放疗或全身化疗联合应用,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肿瘤,可转化为可切除状态;对于术后患者,能清除微小残留病灶;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可起到协同作用。
局部化疗的适应症需严格评估,包括肿瘤位置、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身体状况。治疗前需完善影像学定位,部分情况需在超声或CT引导下完成给药。可能出现给药部位疼痛、炎症反应或器官功能暂时性损伤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局部组织反应,及时处理药物外渗或过敏等特殊情况。多数方案需重复进行多个周期,间隔时间根据药物代谢周期和患者耐受性调整。
接受局部化疗期间应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移位。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出现发热、持续疼痛或皮肤异常改变时应及时就医。治疗后定期随访复查影像学,评估病灶变化情况。局部化疗作为精准治疗手段,需由肿瘤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治疗周期。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诊断癌症和明确癌症有什么不同
- 2 得的是不是癌症
- 3 癌症是怎么引起的
- 4 怎么不得癌症
- 5 得癌症怎么引起的
- 6 癌症是怎么形成的
- 7 癌症是怎么得的
- 8 人为什么得癌症癌症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