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腺癌是什么意思
贲门腺癌是指发生在贲门部位的腺癌,属于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贲门位于食管与胃的连接处,腺癌起源于该区域的腺体细胞,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吞咽困难、上腹疼痛、体重下降等表现。贲门腺癌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食管反流、吸烟等因素有关。
1、发病机制
贲门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贲门黏膜,增加癌变风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胃酸反复刺激贲门区域,可能诱发肠上皮化生,进而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吸烟和酗酒会直接损伤黏膜屏障,促进致癌物吸收。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如CDH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胃癌相关。
2、病理特征
贲门腺癌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肠型腺癌多呈腺管状结构,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进展相对缓慢。弥漫型腺癌细胞呈单个或小簇状浸润,黏附性差,预后较差。病理诊断需通过胃镜活检明确,免疫组化检测HER2、PD-L1等标志物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3、临床表现
早期贲门腺癌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上腹不适或反酸。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吞咽困难,初期为固体食物哽咽感,后期连流质饮食也难以咽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引起胸骨后疼痛,出血可能导致呕血或黑便。晚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全身表现。
4、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确诊贲门腺癌的首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并取活检。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有助于发现早期病灶。CT检查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超声内镜能准确判断肿瘤分期。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但缺乏诊断特异性。
5、治疗原则
早期贲门腺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展期患者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方式,常见术式包括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放化疗能降低复发风险。晚期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贲门腺癌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过热、辛辣刺激食物,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预防倾倒综合征和贫血。戒烟限酒、控制胃食管反流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胃镜和CT,密切随访5年以上。出现吞咽梗阻加重或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